中小企业创新型集群的自主研究
2013-04-29仇曼云袁杨
仇曼云 袁杨
摘要:本文着眼于现代经济体系下举步艰难的中小企业集群,通过加强自我保护、建立利益联盟、非竞争理念等方式,解决中小集群企业面临的规模小、集群混乱、创新能力不足等困境。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创新 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关注,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成功率,促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中外学术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着眼于当前江苏省中小企业集群所遇到的问题,旨在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显示出一种创新性的思维,继而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中小型企业在空间区域内的聚集或在某种相关产业间互相联系共同发展的集合。中小企业集群区别于产业集群,主要是针对中小型企业而言,不单单强调产业,更注重企业间的产业关联。
2 江苏省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从1998年到2003年企业数量缓步增长,随后的一年里,企业数量急剧增长至276474家,自2005年到2008年企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2009年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企业数量的增加速度放缓。在2010年全国工业企业数量的图表中,中小企业占据所有企业数量的90%以上,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
江苏是一个中小企业发展大省,企业数量达到133多万家,仅次于浙江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作为江苏企业的主体部分,无论其数量还是发展规模在全国都属于前列,中小企业作为江苏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已经成为推动江苏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外贸出口、优化就业结构的重要支柱。目前,江苏已有的133万家中小企业,创造了全省高达60%以上的生产总值,吸纳了80%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并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收入,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3 江苏省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1 产业集群混乱,集聚情况复杂,专业分工相对不足 由于江苏省中小企业受产业类型不同、自身企业规模差异较大、技术水平层级不一、发展目标不同和管理方式多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基本处于自发性集群阶段,集群现状比较复杂和混乱,存在着各自为政、忽视市场和行业细分的倾向,极大的影响了集聚地区的区域联合与协作优势的发挥,使得产业集群无法达到集群所带来的规模效应。而自发性的中小企业集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集群内各企业的发展,但是其复杂的集群状况和较为混乱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集群的进一步扩大化和健康化。
3.2 中小产业集群布局比较分散、规模较小、数量较少,技术较低 江苏省目前的中小企业集群大部分还处在幼生期,就整体而言,企业前身大多是家庭作坊式工厂和规模较小的乡镇企业,具有劳动力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价格低廉等特点,纵观全省,大多数的集群内部都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机构。
3.3 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重视力度不强 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实力和资源较弱,风险承担能力较低等。据美国对硅谷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的统计,企业创新的成功率不到50%,并且其中只有5%-10%的企业最终能将创新成果转变为实际产品从而取得利润。较高的前期投入、巨大的创新风险,这些都极大的扼杀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另一方面,即便中小企业有所创新,但是由于其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保护手段缺乏,创新成果极易成为他人的囊中之物。
3.4 集群内的企业缺乏完善的行动规则,企业间缺乏必要的产业联系,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 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于企业集群的规范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行为规则可以参照,这便需要企业家自己探索和学习。另一方面,企业间和集群间大多处于各自为政或者自发性的合作状态,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联系,使得企业集群之间难以形成较为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相互合作的公共机制。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大量具有可见利润的中小企业进入相关行业,但是由于市场本身具有信息延后、调节周期较长等特点,使得市场上出现大量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3.5 政府引导作用不足,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政策倾斜较少 国家的发展前期,政府的政策重心主要集中在大型工程项目、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上。在集群方面,政府的注意力偏向仍然处在具有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和大型企业的整合集群上,对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关注度相对不足。而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建立一个完整的整合性集群体系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宏观概念,在集群布局和规划上没有注重整个江苏省的中小产业集群联系,在招商引资上没有照顾到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缺乏按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整合项目的宏观概念,对全省的企业集群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4 江苏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4.1 合理布局,适当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发展 江苏省政府在经过了一轮大型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后,对于全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通过整合地方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着眼于全省经济长远发展的思考,对江苏省的大中小型企业集群做出一个整体性的合理布局和规划,通过宏观性的布局调整,为地方政府的集群政策指明发展方向。在地方上,规划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中小集群项目,通过对已建立的集群进行合理的引导,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完善的行动规则,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法律化和规范化,减少我省中小企业集群的混乱现象和复杂现状。逐步鼓励具有资质的本国和外国服务机构进驻中小企业集群,引导企业家发展类似资产评估、人才培训、信息网络、物业管理、物流配送,项目咨询等服务组织。
4.2 新的市场定位——蓝海战略 针对于江苏省中小企业无序重复建设的问题,笔者建议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家将视线从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通过看到“红海”之外的“蓝海”。将新的战略行动作为分析单位,重新定义包含开辟市场在内的主要业务项目所涉及的一整套管理动作,最终找出价值创新。
4.3 新的资金使用战略 企业想要繁荣,重要的问题不是你在哪个行业竞争,关键在于你如何竞争——迈克尔·波特。中小企业面临的第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面对强劲的对手,自身实力不足。基于此种现状,应该采取何种竞争策略?我比较赞同吴振海先生的非竞争理念。对处于相对弱势的挑战者而言,自身实力不足,比较优势缺乏。那么生存的最佳方式就是尽量摆脱领先者的竞争优势领域。因为当你参与到市场博弈中时,面临实力更强,资源更雄厚的领先者,你不得不分配有限的资源来迎接挑战。因为没有和竞争对手的互动,中小企业所采取的创新战略行为,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才可以集中资源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小代价谋得大胜利。
4.4 中小企业的利益同盟合作战略 江苏的中小企业集群受市场,企业规模,布局的影响,大多规模较小,各自为政。所以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不同企业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化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后形成中小企业的利益同盟。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又有利于集群内各中小企业的深化联系,形成更完整的产业化链条。在一个企业集群内,彼此不具有利益冲突的关联企业可以组合成企业联盟,分享彼此的交通运输,信息,客户资源,一般性技术。
4.5 逐步营造适合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开放的内部环境和制度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高知识水平,高合作理念的人员的集合体,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协调和整合那些高学历和享有相当自治权的人们工作的艺术。在管理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在巧妙地处理产学研的不确定性同时,还要提供开展集群内所必须的秩序和目标,并且要有远见卓识。因此,首先,中小企业集群合作的认识上应该建立科学的创新的合作理念。其次,必须在制度上,给中小企业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完善鼓励创新、资源整合、组织管理等制度环境,形成积极创新的开放型的内部环境和相关制度。
参考文献:
[1]谭开明,王宇楠.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44-47.
[2]张超.当前江苏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突破重点及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9(7):193-194.
[3]杨广清,叶继创,倪李澜.福建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2011(3):39-44.
作者简介:仇曼云(1991-),女,江苏苏州人,金陵科技学院,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