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言两拍的文学意义与社会价值
2013-04-29周国耀
摘 要:“三言”、“两拍”继承了唐代传奇与宋代话本的叙事风格以及章回结构模式,吸取了外来游记小说的纪实风格以及心理剖析特点,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学以诗词曲赋一统天下的文学格局,开创并尝试了“文白语境”下的文学语言表述方式,将明末社会现实进行了艺术化的写真,并谈化了政治影响,体现了平民生活,具有值得称颂的文学继承与创新意义以及反映特定社会现实的历史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三言两拍的文学意义与社会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给予其特定的文学地位。
关键词:“三言” “二拍” 文学意义 社会价值
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以来,关于“三言”、“两拍”以及冯梦龙、凌濛初的研究,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思想开放程度的提高,已经不再将其斥为“淫书”,对其价值和意义能够根据当时的历史现实给予较为客观的评价。
但新中国建立之前文学研究界对“三言两拍”的评价有些有失公允了。不少学者较多的注重对作者生平及著作的考述上,如容肇祖《明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等,而对其文学意义和社会价值并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五十年代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于何时,大部分的史学家都认为明末清初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由此,明末清初的逐步城市化乃是“三言两拍”出现的社会基础。八十年代以来,开始了对“二拍”的再评价问题。许多学者认为“二拍”的思想倾向,如赞美市民,肯定人欲,都与个性自由的要求相通,同时在反对程朱理学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本文无意在“三言”、“二拍”的评价上再次作更多的剖析与论证,就其文学意义和社会价值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三言”、“两拍”的文学意义
1.继承了唐代传奇与宋代话本的叙事风格以及章回结构模式
很明显,就小说的叙事方式而言,“三言”、“两拍”继承了我国叙事文学的结构模式,这种叙事结构主要呈现了这样几个特点。
其一,注重情节的推进;“三言”、“两拍”中的故事,大多是以情节来支撑的,这是着眼于作品的创作目的而作出的选择,因为这些作品是为了满足听众生活消遣和道德信念的审美需求,所以没有了引人的情节,故事就无法成篇,更无法吸引听众。
其二,注重悬念的设计;“三言”、“两拍”在悬念的设计上迥异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后者在故事的推进敷衍上往往以“锦囊妙计”或“诗词概括”的方式出现,强调了人物对故事发展特殊作用,而“三言”、“两拍”则是以故事本身的惊险诡异、不可知而取胜,更接近于生活本来面目。
自唐代出现了传奇故事以来。其间经过了宋代话本的艺术加工和发展,到了明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以及“三言”、“两拍”的出现,中国的叙事文学终于在以诗词曲赋为主要的文学格式的情势下占有了一席天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学诗词曲赋一统天下的文学格局,其文学上的创新意义值得称颂和弘扬。
2.吸取了外来游记小说的纪实风格以及心理剖析特点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三言”的开篇,其心理刻画也更具代表性,例如当蒋兴哥得知自己的爱妻红杏出墙时,作者对其心理的描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当蒋兴哥看到陈大郎的身上穿在珍珠衫,如芒刺在背.似利箭穿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当丈夫的痛苦心理。蒋兴哥最终经过了诸多磨难,回到家,但及至望见了自家门首,却悲从心来,两眼含泪,作者反复描写了蒋兴哥极其复杂的心理,最终写出了他既怜爱妻子、希望把事情弄明白。又害怕面对事实的心态,书中写道:蒋兴哥“心中又苦又恨,行一步懒一步”,他想到: “当初夫妻何替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这里的心理描写,极为精彩,而且又超越了中国小说重于叙事轻于刻画人物心理的传统习惯。带有鲜明的外来文学的影响痕迹。
3.开创并尝试了“文白语境”下的文学语言表述方式
假如说,《三国志演义》的表述语言奠定了中国明清时期小说作品采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的基础,那么“三言二拍”则通过采用用白话散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显示了自己别开生面的实践和创新的意义。它的语言不但通俗流畅,真切生动,而且最大的特色是继承了古代话本敷衍故事、注重以情节牵动听众的传统,带有明显的说话人口气,如“话说”、“却说”、“话休絮烦”等等。正是因为用了这样的词语,才可以引导文学修养不高的市民读者把握故事的层次,理顺情节的发展。同时还可使读者的情绪紧跟作者的叙述,时而松弛,时而紧张,达到烘托渲染气氛的目的。
与文言小说的散韵结合相比,“三言二拍”显然来源于另一系统,即创设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文白语境”,发展了口头文学的说话技艺。因此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穿插方式,都带有说话技艺的烙印,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话本叙述本身往往具有自己表述习惯的一些现成的套语,而不是作者独创的诗词偶句,带有明显的通俗化倾向。穿插时往往有明显的程式,多以“正是”、“但见”、“古人云”、“常言道”、“有诗为证”等提起。在作品中往往用以评论事理,点明主旨;写景状物,烘托气氛;抒情言事,描摹人物;虽然有时也用诗词来承接行文的起承转合,目的是补充散文叙述的不足,加强艺术形象的感染力,起多样化的调剂作用。
三言二拍”的语言既带有显著的宋元话本“明白如话”的口头语的特征,又根据当时文人的阅读习惯和对文学语言的评判标准,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两种不同阅读群体的阅读审美习惯,显得较为和谐。作者以自己所处时代的白话通过艺术修饰加工,变成了流畅生动的文学语言,显得较为纯净,少有杂质;叙述语言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人物语言描摹逼真,具有个性化;取得了不事雕琢而自然曲尽事物的效果。当然, “三言二拍”的语言之所以进行如此处理,一是因为其读者或听众基本都是一些底层群众,在商人或闲适群体中还不乏初通文字之人,因而就不能一味追求文雅。二是因为随着市民阶层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多,必然对拟话本小说的语言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冯梦龙和凌濛初都是落第才子,文化应该很高,鉴赏水平还是写作能力较高,对语言的要求自然也就不远过于落俗。也正因为如此,形成了“三言二拍”在语言的选择和提炼上已经跨越了通俗化的初级要求,追求语言规范化和艺术化,从而树立了自明代起的白话小说既明白如话有雅致脱俗的典范。
二.“三言”、“两拍”的社会价值
1.明末社会现实的写真与艺术化;
“三言二拍”极力展现了明末社会的风情,繁盛的城镇景观,商贾们走南闯北的贸易活动,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把当时社会的生产情况逼真地形诸笔墨,构成一幅晚明的社会世情画像。小说往往借宋之名,写明之实,直斥时事,一一展现出来的各色人物集中反映了晚明之际封建传统农业经济与新兴商品经济矛盾冲突的现实。在这些小说中,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对人欲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与反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宣扬尘世利益和现世享受的主题共同汇成了这一时期市民文学的洪流。
一般说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文艺作品,政治和官场对平民生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在中国政治统治严酷的封建时代,政治教化以及特定道德伦理已经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三言”、“两拍”的巧妙地通过叙述民间故事的方式,使得自己的作品淡化了政治影响,体现了平民以“柴米油盐、嫁娶生死”为主的闲适生活。官家在文中也对这些生活施加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式的影响,也有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压榨,但作品在处理这种负面的现象是往往会迎合平民百姓的喜好,或设计成正义最终得以伸张、丑恶终将受到报应惩罚,或表现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冤仇最终得以昭雪,迎合了民心,发挥了特有的劝世作用,这正是这部作品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化的处理。
2.因果报应以及性描写的意义与价值;
整个三言两拍有两百多篇故事,大部分作品都写到了因果报应。这些因果报应故事,有的独立成篇,有的穿插于其他故事之间;有的写现报,劝诫人们多做善事。总的来看,其内容比较比较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因果报应已经构成了作者在三言两拍中所着力表达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的良苦用心随处可见。
因果报应在“三言”、“二拍”中更多的是起劝善的作用。通过提高人的责任心,可以控制和减少恶行;通过义与利的统一,还能达到劝善的目的。在现实社会中,好人好事未必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某种情况下,有时甚至好人还会作出更多的牺牲。也许。我们许多人会认为好心没有好报,好人总是吃亏。但无数事实证明,做的好事最终会得到好报,尽管这种善报不一定马上到来。这种报应,应该说主要是显示为周围善良人们对其善行的认可和评鉴,甚至是回报。善业和功德的积累对人生来说是一笔真正的可以不断增值而永远不会亏损的财富,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物质财富的积累。
三.以往对三言两拍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分析及结论
综合历来对“三言”、“两拍”的评价,我们认为虽有合理的判断,但也不排除评价观念以及角度的片面与偏颇。主要表现在
一曰作品宣扬了封建思想观念的糟粕;
在上文中主要从正面论及“三言二拍”中涉及的市民文学特色,其实反映市民文学特色的还有大量的反面内容。如标榜忠孝节义,封建伦理道德;宣扬天命有定、因果报应等思想。这些思想虽然是消极的、落后的,但却是平民观念、市民意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市民文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意识仍然存在,这是由市民的社会本质所决定的。
二曰色情描写太露骨,有淫秽作品之称。我们承认书中部分章节对性的描写略显露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一部以市井平民为主要读者和听众的作品,对性的描写不但是迎合听众趣味的选择,也反映了处于森严的道德观念之中人们“性”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反抗,因此这样的描写就与正统的儒家提倡的文学“温柔敦厚”观念相左。
三曰在文学上缺乏创新,鲜有像《红楼梦》等小说揭露批判的社会价值;
对上述意见,我们认为:
1.不应该用正统的文学观念来要求文学创作;
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产生的背景,无论是作者个人背景,还是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抛开作品的产生背景,以现代人都眼光和要求来分析文学作品,得到的结果只能偏离作品本身。从孟子的“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到“观其文,诵其书,而不知其人,可乎?”,古人倡导的也就是这样的作品解读方式。
2.三言两拍具有值得称颂的文学继承与创新意义以及反映特定社会历史价值。
三言二拍”有属于新思想新情感的一面,又有它明显的历史局限,但哪怕是它们落后的一面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当时时代的真实反映。且不论其在文学上的贡献,“三言二拍”真是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道德选择和审美观,应该得到我们的承认和较高评价,应该在我国思想文化以及文学发展史上给予一定的位置。由此说来,我们认为,过去对“三言二拍”的评价偏低了,主要是脱离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来评价他的思想内容,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们的价值,虎刺午饭界定他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有才:《中国佛教因果报应的伦理价值》,《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年第 4 期
[2]范嘉晨:《“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文学特色》 青岛大学 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周国耀(1958.6-),男,汉族,副教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部长。1980年开始从事语文教学和文学文化学的研究,曾出版《中华诗歌大辞典》等著作3本,在国内各级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