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2013-04-29武林雪赵伟
武林雪 赵伟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建设现代农业的指示精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升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今年我们承担了哈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玉米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展示项目,组装了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经过一年的实施,在春季回暖晚,气温低的不利条件下,通过哈双两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收成,展示田平均亩产762.2公斤,比生产田平均亩产708.2公斤和计划指标650公斤,分别增产54公斤和112.2公斤,比生产田增产7.6%,比计划指标增产17.3%。现将项目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品种:先玉335
2、地点:幸福乡庆城村
3、面积:200亩
4、土壤类型:黑土
5、有机质含量:2.7%
6、整地:春季灭茬旋耕起垄
7、前茬:玉米茬
8、中耕:三铲三趟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种子处理: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
2、施肥:
①、农肥:亩施优质农肥(含有机质8.2%)2吨,结合春整地施入。
②、化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底肥亩施二铵17.5公斤、氯化钾7.5公斤;二是追肥,亩施25公斤尿素,结合封垄,刨埯施入。
3、播种:
①播期:4月20日
②播法:140公分大垄双植,采取机械施肥、播种、镇压。
4、化学除草:选用了含量72%的金旱斯除草剂,除草效果达到了95%以上。
5、密度:亩保苗4000株
6、防虫: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效达80%以上。
三、生育期及秋季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
四、效益分析
五、综合分析
1、从表一可以看出,同时播种展示田比生产田出苗和拔节均提前1天,抽雄吐丝均提前2天,成熟提前1天,均无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的发病率降低2.5个百分点。
2、由表二看到,通透栽培公顷增加5000株玉米,植株增高7厘米,穗位高出2厘米,穗长增加0.2厘米,秃尖降低0.4厘米,每穗粒数少了11粒,百粒重增加0.1克,含水量降低3.9%,每亩增产54公斤,增产7.6%;比计划指标650公斤增产112.2公斤,增产17.3%。
3、从表三的投入情况看,整地、镇压、播种、铲地、防虫、收割费用均相同;由于亩增产54公斤,脱粒费用增加2.00元钱,但是,趟地和施肥节省投入10.00元钱,总体计算节省投入开支8.00元钱。
4、从表四说明,展示田比生产田每亩增加产值102.60元,再加上每亩节省投入8.00元,总计节本增效110.60元,200亩展示田纯增效益22120.00元,辐射1万亩合计增效1106000.00元。
六、增产原因
一是通透栽培,由原来70公斤垄改成140公分大垄,解决了过去的玉米海、通风不良、受光面积小的问题。改小垄为大垄,每垄都有边行优势,延长底部功能叶片寿命,积累较多的有机物质,为增加产量,提供丰富资源保证。
二是增加密度,在原70公分小垄栽培的基础上改为大垄增加密度,从而在单位面积上增加了有效穗数,为提高单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技术组装,通过先进的栽培技术配套组装,实现节本增效。例如应用金旱斯进行化学除草、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机械收割等先进科学技术,可以节本增效、功省效宏。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解决了盲目过量施肥、氮肥过多、玉米贪青晚熟、产量不高的问题。
七、结论
通过展示田项目的实施可以简单归拿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就是“一增、五改”增产增收栽培模式。“一增”是增加密度,由生产田的公顷5.5万株,增加到6万株;二是“五改”,即一改平展型玉米品种为较收敛型、宜密品种,以足够的有效穗数增产。二改小垄(70公分)为大垄(140公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三改传统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节本增效。四改药剂灭虫为生物防治,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提高玉米品质。五改人工收割为机械作业,加快收割进度,提高作业质量,减轻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每亩将省20.00元费用,工省效宏。
(作者单位:150100黑龙江省双城市幸福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双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