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学习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影响
2013-04-29尚天林
尚天林
1历史学科能力要求
1.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1.1.1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1.1.2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1.1.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1.2调到和运用知识能力
1.2.1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1.2.2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1.2.3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1.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1.3.1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1.3.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1.3.3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述。
1.4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1.4.1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1.4.2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1.4.3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思维。
2探究性学习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影响
2.1通过提出问题深化意识
提问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内容,深化学生的系统意识,在养成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增强记忆力。如在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先向学生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性质如何?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目的何在?鸦片战争使中国发生哪些变化?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使学生温习了旧知识,而且对即将学习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影响等内容必然会有更清楚的了解,使之养成学历史必须注重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相承等关系的习惯。
2.2通过提问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分析就是引导学生找出历史事件的特点和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同一类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看到史实的本质差别。历史课不是史料的简单拼凑和堆砌,我们要使学生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找出发展规律,形成唯物史观。如上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时,我提出:如何看待洪秀全创立的宗教理论?让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洪的宗教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洪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又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猛烈的群众运动,秘密的宗教团体较易成功,这些宗教理论成了发动起义的精神武器,然而它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这种深厚的迷信色彩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有害革命的作用,后来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一个原因。接着我再问学生:虽然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决不能与李洪志臭名昭著的邪教“法轮功”相提并论,且二者产生的社会条件也有天壤之别,但从某些方面(如影响力等)看,假如“法轮功”得不到及时的制止、铲除,将带来什么恶果?学生通过历史与现实事件的分析比较,联系耳闻目睹的邪教“法轮功”种种恶行,更加认清了中央政府做出的英明决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既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实现了思想教育目的。
2.3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是指把事物的共性归纳起来,学生通过该能力的培养可更好的把握历史知识。如设置问题:《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可否说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为什么?通过思考和讨论上述问题,结合课本有关内容,使学生在得出结论的同时既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概括能力。
2.4提问带动学生作深入的思考
启发学生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什么”“怎么样”的层次上,应该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广的思维空间。通过变换问题的限定因素使学生知道条件不同,则结论不同,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设问,使之认识到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也应发生改变,从而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2.5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联想与综合能力
联想就是对历史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使思维朝着前向、逆向、纵向、横向流动。设置探究性问题可把部分与个别的历史现象通过相互依存的关系加以总结,明确事物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构成对事物立体式认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以问题促思考、促学习,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各种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读史方法与习惯,强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历史科的各项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