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民族声乐技法的历史演化

2013-04-29杨勇

艺术评鉴 2013年7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

杨勇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礼乐,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声乐技法密切相关。声乐技法在历史的长河中大约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结合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声乐技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来分析民族声乐技法在我国历史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民族声乐 声乐技法 历史演化

一、引言

我国声乐技法在历史的变迁中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从上古到隋唐时期这个阶段属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启蒙时期,以诗歌和乐舞的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歌唱技法本质。宋元明清时期则是我国声乐技法开发时期,声乐主要以戏曲和说唱为主,在声乐技法上追求“气、字、声、腔”的合理运用。另外一个发展时期就是从民国到现代,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以歌曲演唱为主,声乐技法开始引入西方的一些技术理论,通过继承了优秀的民族声乐技法,从而进入技术发展黄金期,如今已经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技术体系。本文以现代的声乐技术为基础分析我国声乐技法的历史演变,这对于我国声乐技术系统的集成和发展能够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二、声乐技术历史演变分析

(一)技术启蒙期的表现形式

隋唐之前的三千多年历史,我国声乐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歌唱和乐舞以及诗歌溶为一体。在原始社会后期,民歌主要出现在图腾活动中,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乐舞开始盛行并成为宫廷音乐,夏桀商纣都是乐舞的爱好者,后宫就圈养了数万名歌舞伎。到了西周时期从黄帝传下来的六部乐舞不断发展,规模更加宏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诗歌开始盛行,直到唐代成为诗歌发展的集大成时代。

孔子的《诗经》是我国最早记录诗歌集,其中有98%的诗歌内容反应了民间生活,在战国时期屈原代表的《九歌》则是那个时期声乐作品的集大成。到了隋唐时期,诗歌发展到顶峰。在唐代在声乐技术方面就已经体现出气的应用,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内容:“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及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即得其术,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从这句话就可以反映那个时期声乐技术对“气”的重视。

(二)技术开发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宋词元曲明清杂剧是声乐技术技术开发期的主要艺术形式。宋代在唐大曲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其他乐曲,形成结构复杂的诸宫调,并形成了宋代的杂剧形式,并衍生了多达300多种的戏曲品种。在宋代说唱艺术已经开始发展,正是基于内容的发展,声乐技术开始向复杂方面开发转变,有关声乐技术理论的研究也开始逐步发展,宋代是这个声乐技术开发期的起点,直到清代完成了声乐技术的开发。

从宋代到清末,声乐技术的开发总体上是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开展的,此时重点研究的是“气、字、声、腔”这四个核心。气息技术在古代就已经重视,到了唐代更是形成了运用气息的理论,而在宋代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代张炎在《词源》这部著作中就认为:“忙中取气急不乱,停声待拍慢不断,好处大取气流连,拗则少人气转换。”针对气息的研究更加深入,将用气的方法讲解的非常透彻,这说明了在戏曲、说唱技术中,对于用气有了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而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为了更加形象的塑造舞台形象,扮演者的声音表现就要体现角色的身份,在这种背景下戏曲艺术家们开发了多种演唱方法,形成了至今依然保留的“生旦净末丑”的唱法,此时鼻腔共鸣的声乐技法被开发出来,王骥德在《方诸馆曲律》就详细的介绍了鼻腔共鸣的表演技法:“闭口者,非启口即闭,从开口收入本字,却徐展于鼻中,则歌不费力,而其音自闭,所谓‘鼻音是也”。

从宋代到清代,声乐技术研究已经全面发展,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很多技法和音乐历史相混合,没有逻辑性,甚至在语言上还存在自相矛盾,这些都会给学习者带来困难,很多民间自创并具有极强实用的声乐技法并没有记录下来。但是这近千年的历史却是我国声乐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是形成我国现代声乐技法基础,同时还继承发扬了远古之隋唐的理论精华,是我国声乐技法演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三)技术飞跃期的表现形式

到了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开始渗透我国艺术行业,开始出现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话剧、舞台剧、电影和歌剧等,我国近代音乐启蒙先驱沈心工就结合当时出现的各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全国首设“唱歌课”,后来流行歌曲登陆上海滩,形成了第一批的流行演唱高峰。改革开放后各种音乐比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歌曲为主的艺术表演形式。之所以当声乐艺术发展到歌曲演唱的表演形式后能够取得飞跃式发展,除了和民族声乐技法相辅相成之外,同时还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西方的声乐技法以及文化的流入给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世纪初,我国现代音乐的启蒙者,从欧洲引入了西洋发声技法,成了国内第一批专业音乐院校,将西方声乐技法和我国民族声乐技法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其二我国民族声乐技法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挖掘以及进一步的提升,实现了对我国传统声乐技法的系统性理论,从而改变了传统声乐技法在理论上的缺陷。其三通过和西方声乐技法进行融合后形成了全新的声乐技法体系,从而让现代的演唱既能够提现到西方的通畅、集中和穿透,又能够体现东方文化所固有的质朴、亲切和柔美。其四就是和传统的说唱以及戏曲艺术表现形式而言,歌曲演唱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从美声唱法到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甚至音乐还分为摇滚、爵士、蓝调等不同,丰富多样的演唱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声乐技法。

三、总结

以上就是我国民族声乐技术发展的历史演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我国民间歌曲演唱形式以及对我国传统戏曲、评书、说唱等艺术形式的集成,我国声乐技法一定会不断持续发展,为丰富我国声乐艺术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婕萍.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音乐生活,2010,(03).

[2]曹章琼.中国古代“唱论”与现代歌唱理论的几点比较分析[J].音乐研究,2010,(02).

[3]都本玲.传统声乐理论的现实意义与郭兰英的成功经验[J].中国音乐学,2008,(02)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
浅谈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在戏曲演唱中的运用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在“土”“洋”之争中腾飞的中国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