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动参与视角下的声乐教学创新途径刍议
2013-04-29张雯雯
张雯雯
摘要:本文针对日常声乐教学中现状,进一步提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对策,从而对声乐课的教学起到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声乐 课堂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大学声乐课的育人理念与授课思路也在发生着嬗变。传统的片面艰涩的技巧性训练不仅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释放课堂活力,也难以展现声乐的艺术魅力,凸显学科价值。单纯的“技术”教学生命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迅速被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声乐美感的熏陶,因此声乐教育的过程不应是声乐教师自身技艺的“孤芳自赏”,而是从大学生身心发展与思维特点出发,通过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彰显自身的本体魅力,通培养学生热爱声乐、体验声乐、感知声乐的积极情感。
一、注重突出生情,培养学生对于声乐课的积极情感
大学声乐课的教育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活动的进行,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基础理论,更能运用声乐知识提升自己认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热爱声乐,发散思维的良好情操。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使声乐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贴近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有效声乐课堂构建。
然而在当前的大学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之所以难以组织课堂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声乐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令其参与兴趣不高,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在很多的程度上就是因为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片面的将课堂教学等同于乐理学习,等同于艺术力不足、创造力低下。针对此种情况,特别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声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高压强迫,以“势”压人,而是要注重因势利导,加强声乐学科重要性的宣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化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从理论高度,诠释厚实的声乐知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彰显声乐本身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感受、认知、体验声乐作品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大学声乐课堂教学中来,奠定课堂教学开展的内在动力。
二、精心设计活动,营造学生参与大学声乐课堂活动的良好氛围
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过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选材、结构、主旨、特色,注意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将课堂大胆的放手给学生,组织形式多样而有内容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在特定情境内的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提升师生双边活动的熟练配合程度,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彼此情愿的愉悦的心理准备。例如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创设班内音乐会的形式。音乐会的节目、歌曲编排、主持等各方面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演出任务,根据学习情况,可以设计男女独唱、男女生重唱、小合唱等多种节目表演形式,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活动情境中,激励自己去钻研乐理与乐法,去请教同学与教师,引导自己在特定的活动场景中投入到音乐内去感受音乐,在音乐的场域中理解音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对于乐曲的感受力、理解力、认知力,不断提高自己对于乐曲的表现能力,提高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
三、完善科学引导,提升学生参与大学声乐课堂活动的参与水平
“工具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既可以指的是学习工具,更可是以是学习方法。声乐知识博大精深,能够采用的学习的方法也非常多样。结合大学声乐教学实际,笔者采用“三维引导法”,也就是定方向、明时间、重方法的思路。具体而言,所谓“定方向”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按照分阶段、有步骤、划目标、定要求、明层次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厘清学生学习声乐的重点内容,明确知识掌握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对呼吸方法的训练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进行分层训练,并且根据训练结果给予相应的点拨,从而促进学生演唱水平的提升。
“明时间”指的是强化学生声乐学习的时间管理,对其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给出明确的要求。对于时间的具体设定,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与活动安排,在保证班级进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学生达成口头的“课堂教学计划表”,要求其给自己制定学习方案,分解课堂参与目标,限定时间予以完成。对于按时完成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声乐标兵”之类的奖励,没有按时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的同学,教师可以与其一起分析背后原因与成功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改变声乐学习的难度、数量等途径,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课堂参与时间表,督促自己提升课堂参与的效率。
重方法指的是学生在进行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声乐史知识渗透、科学设计声乐问题、强化启发式引导、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等途径,注意强化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投入度,引导其“手、眼、口、耳、心”多器官并用。以重点与难点为突破口,按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基本思路,通过对赛、群赛、男女赛、师生赛、接背等途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例如在高等声乐教学过程中现代科技教学手段能够将人体歌唱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念字器官的位置﹑结构等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极大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通过动态视频来展示其中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通过形象的视频加深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学生强化对声乐方法的有意识巩固与掌握,在课堂上强化对各种科学演唱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认识,掌握参与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提高其课堂参与水平。
四、创新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参与大学声乐课堂活动的内在热情
良好的评价体系,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境地,注意力也集中到声乐学习决定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上,并能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熟练地应用知识和形成技能,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以美的享受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声乐本身的理性外,还应通过建立契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量化考试“一份定终身”的考察模式,强化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之上参与讨论、小组合作、成果展示、问题辨析等方面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结果,并计入到学期综合考核评定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大学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与自身能力基础相适应的声乐学习积累,引导学生“比学赶帮”的努力与学习中,收获进阶的成就感,为提升参与声乐学习的长效性奠定心理基础。
结语
课堂教学的方式,千变万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其产生实效与时效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以导入理念为基点,因人制宜,因文制宜,因时制宜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转移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声乐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强.大学声乐教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马原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互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3]肖爱树.大学生认知心理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