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2013-04-29杨静
杨静
一、教学背景
《背影》表达了作者至情至真的父子之爱。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而且其情感因素对整个素质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引导、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四、导入环节
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海洋天堂》的有关片段,让学生体会海洋天堂,一个永远有自由、有父亲、有依靠的地方,那是内心最后的归宿,最舒适的栖息港湾。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所以,借助有关的影视片段,顺利地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
板书:父爱。
五、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8年后,主要从事文艺批评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1931年到英国留学,次年回国,继任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六、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
(2)在这几次背影的描述中,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3)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4)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从外貌和动作描写体现外,还用什么描写方法表达这种关爱?父亲这些朴实而简洁的语言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当学生能够真正读懂文章中几次“背影”中蕴含的意义时,学生也就能够感受到文章包含的那份人间至情。)
2.感受父爱深情,学会感恩
给父亲写一段话,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
(设计意图:网络上前段时间爆出一项调查:父亲节前夕,淘宝网发布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数据显示,同为节日,父亲节却没有情人节那般喧嚣,没有母亲节那般温暖,更没有儿童节那般欢快,与关键词“爸爸”相关的宝贝仅32万件,中国父亲遭遇尴尬父亲节。算下来爸爸的淘宝待遇仅为孩子的1/30,不足妈妈的1/8,情侣的1/20。从这则信息来看,人们对父亲节不是太重视。所以,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给父亲写上一段话,并交给父亲,使学生真正懂得感恩,真正明白父爱无言。)
七、课堂结尾
以刘和刚的“父亲”为结尾曲,让学生在MV中感受父亲的默默付出。
八、教学反思
本文感情真切、质朴自然,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主要采取的是阅读与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品读“背影”中所展示的亲情,进而,让学生在感受父亲与作者深深的爱子之情中,学会感恩。
(作者单位 山西省襄垣县虒亭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