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013-04-29王永全
王永全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全面地发展,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以后的更好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学习已逐渐由传授性、继承性转换为探索性、创造性,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自然课程已逐步走进新课程——科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智力开发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是激励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进行探究活动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本人认为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助随着科学知识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主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可见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条件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条件。而“教师台上站,学生台下听”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集体探究。而教师则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指导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使师生平等,形成宽松,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问题的思考之中,自由地探索,大胆地实践,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设想,才能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思维得到拓展。因此创新源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从而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
科学教育目标是:从培养学生精英到提高全体民众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方法是:从传授到科学探究。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看教师教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教师是否能点播一条路,学生可以有章可循去探索思考;是否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是否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如:小学三年科学课《空气是一种物质》一课,让学生怎样才能认识,证明,承认教室,操场到处都有空气,用塑料袋把空气扎起来,倒空气让学生想办法证明空气是一种物质;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捅破,塑料袋瘪了,盛水的贫捅破一个小眼儿,发现冒气泡,深化气体的认识,最后得出结论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例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而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出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第一资资料的积累,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作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三、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科、刻板地进行教案的过程。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1)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鲜活动问题以及使教学与环境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
(2)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的生活中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3)对活动状况及时做出判断,并决定采取的指导策略。
(4)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5)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过程,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给方法,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是民族灵魂,兴国的动力,是迎接2l世纪挑战的需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作者单位:贵州省都匀市坝固镇鸡贾完全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