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能力
2013-04-29薛岩杨夕兴
薛岩 杨夕兴
教学设计 兴趣培养 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价值追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和实施,将自身的知识、技能、科学思维方法等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和主体结构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启迪、促进作用。
一、良好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课开始时,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创设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学生只有对所学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想学、乐探。如学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通过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展现这样两组动态画面:(1)长江三峡拦河大坝;(2)海地探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科学的实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规律一般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科学的探究,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都大有裨益。如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首先让学生合上课本进行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等。此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大胆猜想的良好动机,对于学生的猜想都要给与积极的评价,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给以科学的取舍,逐步导出正确的结论,即F浮很可能与ρ液、V排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有了这个探究目标,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发挥好的主导作用,给予适时的指导,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实验,形成正确的结论,最后归纳得出:F浮=G排=ρ液gV排。这样,深挖实验的内涵,把主要的实验让学生去做,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恰当的知识迁移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很多物理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从多种思维角度变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做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为使学生确认“伏安法”是“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基本方法时,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一小灯泡上标有“0.3A”字样,其他看不清,实验室有电压表、定值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如何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学生在积极的思考讨论下,认为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可完成实验。接着我又做了一下改动,若将原题中的“0.3A”改为“3.8V”,将电压表改为电流表,怎么办?假若学生彻底理解上题,不难设计出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这样,通过知识迁移,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教师对教学的优化设计,逐步建立起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还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实践的能力都会有较大提高。
(上接第161页)挤压按键,而不是拍打或弹击动作。指关节做按下和抬起的快速往复运动。要求手指必须按压到底,有坚定的意识,避免模糊动作,控制好手指抬起高度,尽量让手指距离按键在1厘米内,(理想状态是感觉手指粘在按键上运动)可参考一下查理·帕克等一些演奏家的视频资料,经常是乐曲听觉感觉是飞快的,而视觉感觉却是安静从容的,手指始终摸着按键快速运动,行程很小,并没有手指上下飞舞的视觉效果,这就是运指的理想状态。
越是简单的动作越是难以提高速度。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重复再重复,要求自己随时监控手型、高度、力度、往复行程等(因为按键深度不同,手指运动行程也相应有变化)。这是一个简单、枯燥同时也是最见效的练习,适用于任何水平的演奏者。练习过程中手指及其相应部位会发生酸痛、僵硬甚至无法支配的状况,这时尽量不要停下来,可以降低速度调整一下,待感觉恢复后再提速运动,不断冲击自己的极限(这一提速降速过程需要反复练习适应)最重要的是需要演奏者用坚定的意志来坚持。同时更应该注意保护好手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每个练习的间歇一定要做好手部的放松,来缓解疲劳,避免劳损(注意为了保护好萨克斯,练习前把各个连杆摩擦处润滑,另外避免针簧发生金属疲劳,建议连续运动几分钟后,换指练习)。
由于不做发声练习,所以左右手相对应手指可同步运动,同时也节约了练习时间。尽量做到无弱指,无模糊运动,让每个手指都能随时听候调遣,清晰、均匀、快速、协调的运动。(随时监听机械噪音有助于此项练习)
单指练习告一段落,随后可进行相邻双指、相间双指、多指同步、多指排序练习等。这一练习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强化训练,将会给自己带来惊喜,当音符能快速、流畅、美妙地从指尖飞出时,便是对自己艰苦练习的回报了。
(2)舌头。在正确口型基础上,因演奏需要,舌头需要做上下往复的吐音运动。(先介绍单吐音,双吐音暂不介绍)先确定舌头位置,吹奏长音时舌头平躺在口腔底部,吐音时,舌尖翘起点击哨片。以古典风格为例,用舌尖点击哨片近端部位,避免碰到顶部边缘,加上想象力的运动,保证舌尖与哨片接触面积尽量小,犹如芭蕾女演员的脚尖直触地面动作一样(舌尖接触哨片的点可以用尖端偏上或者勾起舌尖用尖端偏下的位置,因人而异)。
开始练习时,舌头整体从舌根、舌面到舌尖处于放松状态。在长音基础上舌尖开始做点击哨片动作,由慢开始,坚定的感觉贯穿始终,要求声音稳定、均匀、干净、结实、清晰、饱满等,耳朵做好监听(好在舌头是人体最灵活多变的器官,不用担心其会受到练习损伤,同时也能为语言发声带来益处)。
吐音可以分几个部分循序渐进练习。比如单个音的各类节奏练习,多个音的组合练习(包括各类音阶、琶音的断奏连奏等,很多教材都涉及此类练习),吐音速度和质量又是一个考验意志力的练习……
各个单独技术点逐渐清晰扎实丰富,同时加入综合协调练习,便形成了自己动静结合的技术风格。
三、结语
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重视角度的不同,整体的演奏技巧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和降低劣势,加强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会更加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完善自己。希望广大萨克斯爱好者勇于做技术的实践和创新,并加以科学的固定,相信每位演奏者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天地。 参考文献:
\[1\]\[美\]拉里·蒂尔.萨克斯管的演奏艺术.新世界出版社,1991.
\[2\]\[英\]约翰·奥尼尔.萨克斯管爵士乐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荷\]雨果·平克斯特波尔.音乐小百科——萨克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英\]理查德·英厄姆.萨克斯管.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