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声乐小组课嗓音的“共性”与“个性”科学训练
2013-04-29杨晓青
杨晓青
摘要:目前,师范院校声乐“小组课”,打破了音乐学院“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声乐小组课的不同组合形式,使教学效果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训练原则,同时也能使教师工作压力得到了缓解。由于声乐“小组课”与声乐“个别课”相比,在嗓音训练方面存在分歧,因此,本文主要从声乐嗓音角度阐述声乐小组课嗓音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的特点进行论述,仅此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声乐 小组课 共性 个性
一、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校扩招后,师资普遍紧张,各师范类高校大多改变“一对一”的传统声乐授课模式,采用声乐小组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声乐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不管怎样改,都必须遵循声乐艺术的发展规律。我们一直强调师范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和扎实广博的音乐学科基础知识和深厚的音乐教学理论修养和技能,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和实验的合格人才。因此,声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并不是培养专业尖子和专业演唱人才,不是培养歌唱家和演奏家,而是更注重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否具有辅导群众文化歌咏活动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小组课可以在这些方面不断充实内容,发挥小组课更广泛的作用。
二、小组课训练与传统声乐“一对一”授课模式的比较
声乐小组课的实行,打破了传统声乐“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出现了“一对二”,“一对三”等多人一组的声乐小组课。通过声乐小组课的实行,使单位学生数容量加大,的确可以节省教师资源,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效果,但在嗓音训练方面,同样带来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认为小组课可以提高整体的声乐水平,扩大训练范围,但学生“个性”发展不如“一对一”的形式好,声音指导的不细致。
应该说,传统声乐教学历经百年,在嗓音训练中,学生“个性”差异性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但这种授课形式最适合嗓音条件好的学生,否则,费时费力、效果不大。如今在师范类的招生中,条件好的一般是占少数,大多数是一般条件的学生,还有少数条件较差的学生,从这个角度上说,声乐小组课也是一种实际的选择。
“二对一”声乐小组课,从练声环节方面来看,每个学生平均可以得到20多分钟的训练时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因此教师施展对学生个体教学手段空间比“三对一”要大,但多于三人,声乐课很难对个体学生发挥细致的指导作用,指导感到时间紧张,从训练声音的角度来讲,“二对一”的授课比较好。
笔者承认,小组课在嗓音方面的发展不如“一对一”的形式,但如果从嗓音发展的规律出发,找出其“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进行科学训练,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基础阶段的“共性”训练
高师声乐教学从本质上与音乐学院是一致的,都必须寻求嗓音科学发声与歌唱、声乐训练规律,并将之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嗓音发展的科学性,一般是按照美声方法的要求,在正确呼吸的基础上,运用嗓音在人体的各个共鸣器官达到良好的混合共鸣效果,这种效果的获得,是要经过不断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
声乐课的嗓音训练,历来是个重点,对于嗓音的训练,可以分为由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开嗓”,目的是加强声带的拉力功能,如可以采用机械练声法,将一些练声曲进行十分钟的练习。第二个部分为嗓音“美音”训练,教师可以在这部分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训练,如在练声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体为主,个别为辅的形式,但要针对个别反映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强调课余时间多练习。笔者将第一部分视为“共性”训练过程,第二部分为“个性”训练过程。“共性”训练的种类有很多,如笔者采用的“共性”机械式的“开嗓”过程,常用放录音的形式,就是将一系列包含各种功能的练声曲集合在录音或磁盘上,进行放音练声,方便有效,学生也可以在业余时间,集体按时进行,一般三十分钟为宜,也可以独自在宿舍或琴房进行自习练声。在课堂上,教师所做的工作,只是指导这些练声区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对于做不到位的学生,则应进行改进方法的重点指导。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嗓音得到了加强。
嗓音训练与听力有关,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的音准是个大问题,对于音高的判断和发音存在音不准的现象,这样就大大阻碍了声乐的进步。耳音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中不容忽视,就这个问题,声乐小组课进行和声方面的训练,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师范专业的学生中,基本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的学生中,一般中等程度的占多数,因此,教师应将中等程度的学生作为声乐小组课训练的重点,制定可行的教学大纲和训练计划。“基础”性的学生如同白纸,思想大多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训练相对容易。对于这些基础性学生的训练,小组课是最为合适的选择,为了实施“共性”的训练,在小组课的编组上可以考虑男女生搭配,或根据声部男女生各分为一组,在唱法上也可以将,民歌、美声进行分组,并由相应的专业教师指导训练,方便练声,容易达到声音统一效果;而针对练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如有的男生声音位置低,找不好假声,这样可以调整适合的女声让其一组,男声可以通过女声的练声,模仿女声以便找到假声,获得高音唱法的有效方法。在小组课中,有的学生嗓音不怎么突出,但其他方面也许不错,如有的钢琴很好,这样就可以把唱的好的同学与弹的好的同学进行组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这个弹琴好的为其伴奏歌曲,在进行歌曲处理上得到更大优势,双方都能得到特长的发挥,这样学生双方也能得到相互影响,认识到歌曲伴奏对歌唱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也能重视伴奏学习。
四、提高阶段的个别指导
为了使一些有条件的学生进步更快一些,教师可以定期对小组学生中个别学生进行单独示范课,通过观摩达到学习的目的。
声乐课的嗓音训练,历来是个重点,对于嗓音的训练,可以分为由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开嗓”,目的是加强声带的拉力功能,如可以采用机械练声法,将一些练声曲进行十分钟的练习。第二个部分为嗓音“美音”训练,教师可以在这部分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训练,如在练声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体为主,个别为辅的形式,但要针对个别反映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强调课余时间多练习。笔者将第一部分视为“共性”训练过程,第二部分为“个性”训练过程。“共性”训练的种类有很多,如笔者采用的“共性”机械式的“开嗓”过程,常用放录音的形式,就是将一系列包含各种功能的练声曲集合在录音或磁盘上,进行放音练声,方便有效,学生也可以在业余时间,集体按时进行,一般三十分钟为宜,也可以独自在宿舍或琴房进行自习练声。在课堂上,教师所做的工作,只是指导这些练声区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对于做不到位的学生,则应进行改进方法的重点指导。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嗓音得到了加强。
声乐小组课,教师要重点强调方法的训练要领和动作的规范要求,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只能听出学生的整体声音效果,对他们中的个体声音出现的毛病很难听辨,即使能听辨出他们声音毛病,如果单对一个学生进行纠正,时间也不允许。实际在授课时,教师往往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能不去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如果控制不好时间,就容易拖堂。训练原则是,尽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上课效果,如在歌曲的处理方面,教师可以把歌曲的难点找出来重点处理,对一时难解决的,可以分几次课解决,并且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多进行练习,教师只能在课上提出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并要求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自己去练习和体会。
美声方法难点是“关闭”技术,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高音的质量,这方面,对技术要求与嗓音个性条件有很大关系,同时与年龄和训练时间有关系。所以,声乐训练中,在这方面教师下了很多功夫,常常需要单独指导。因此,声乐练声方面可以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阶段。对于“关闭”技术方面,可视为“高级”阶段。对于大学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可以作为声乐的“基础”阶段学习和训练,不主张过早地扩展音域。
针对高师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目标和目前高校师资紧张的情况,需要将声乐小组课与“一对一”传统声乐授课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合理搭配,以提高高师声乐教学的质量。这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实际要求,牢牢抓住培养目标,紧紧把握教育大方向,使声乐小组课进行巧妙的分组安排,可以得到基础阶段“共性”训练的良好效果。打破“一对一”传统授课模式,可以在提高阶段发挥因人制宜、采取“个性”化的训练,个别指导的更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