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不扶自直”的校园标语文化
2013-04-29侯金燕
侯金燕
学校中的标语就是这样一种话语,它以科学、理性的面貌出现,对学生实施规训和管制。从形式上看,一条标语就是一个警示、一种劝告或暗示,是被默认为正确的真理,其目的就是教人服从它、认同它;从内容上看,学校中多种多样却又千篇一律的标语无非是在宣扬同样的主题,即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强调、对纪律的遵守或对制度的服从。这本无可厚非,对于学校教育来讲这也是必要的,但当这些都被作为目的而不是原本的手段时,教育的性质就随之发生了改变,问题也就产生了。标语本无错,错的只是使用它的人,或者人的初衷也是好的,只是人误读了教育,曲解了文化,误用了标语。
在一定的条件下,学校里有标语也是合适的,它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口号着的校园”里,标语默默地展现着自己的功用,不论它是否有教育价值。但是,如果学校把标语(无论是在形式上、内容上,甚至数量上)绝对化,其存在价值就值得怀疑了。
学校标语文化的作用
(一)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一定意义上讲,学校就是一个由标语形塑而成的场域,走进这个场域的人都会受到“场”的作用,这种力量便来自于标语。设计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标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通过对标语中思想内容的赏析、优美绘画的鉴赏等,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优秀的标语,总能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炬,引领学生前进的旗帜。例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就被很多学校作为标语使用,有利于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还有像“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唯有苦读”这样的标语语句虽然平实,但张贴在农村校园里却很贴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其勤学的动力。优秀的校园标语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
标语在学校中的空间分布可以说无所不在,校门、教学楼、楼道、楼梯拐角处、教室、操场、厕所等,都是人一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甚至不需要刻意去看,它也能“主动”进入人的视线。这些标语就像一张张照片,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它,它都在看着你,而且对谁都一样。标语凭借它特有的鼓动性和浓缩后的凝练与力度,试图对人们起到导向和规约的作用。《周易》中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后来演化成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同样也被其他学校作为标语使用。《论语》中“天道酬勤”的思想常被很多班主任做成横幅,悬挂在教室前方,作为对学生的勉励。这些标语不仅以优美的修辞、凝练的语言,更以其深邃的思想、隽永的意境值得每一个做学问的人仔细揣摩。校园中的这些标语,学生若能细细玩味,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文学知识,而且能提升他们的美学素养和哲学思辨能力。
(三)有利于彰显学校理念,塑造学校灵魂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宗旨、办学模式中。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全过程。这种理念用标语的形式体现出来,便成为学校的校训。校训一旦被师生普遍接受和认同,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全校师生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力量又将极大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某学校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校训,通过对学生家长宣讲,教师之间相互砥砺,以身作则,使这一校训得以很好的贯彻。因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生来此求学,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也纷纷来此“取经”。可见,标语不仅仅装点校园,标语的内容还是一个学校内涵的体现,好的标语往往能凸显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品位。得以很好贯彻的标语还能提高一个学校的软实力。凝结为标语的知识被宣布出来之后,它就像真理一样高高在上,不容置疑。在长期的被监督、被“注视”的过程中,师生尤其是学生就会逐渐将标语内化在自己的言行和思维中。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标语都能内化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言行和思维,而是说标语具有这种潜在的功能,能够或多或少地被热点关注,或多或少地使师生有所内化,转化为他们特定的行为方式。
学校标语文化的选择和布置
(一)结合实际,彰显学校特色
有关专家指出:“好的学校标语是学校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对内能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校园标语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要考虑其针对性,即标语的设计意图。不同类别的学校,标语的接受主体总是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标语的使用一定要恰当,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不少学校以“勤奋”“团结”“求实”“创新”等泛泛的词语作为校园标语。固然,上述标语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普遍要求,然而,却失去了个性特点。把这样的标语张贴在校园恐怕很难触动学生的内心,当然也难以起到教化人的作用。相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能成为清华大学的标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能成为北京大学的标签,则是与这两所学校近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与办学特色紧密相连。
(二)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气息
走进校园,体现时代气息的标语若能扑面而来,则会使人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师生学习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时刻沐浴时代的春风,他的思想就不会落伍,他的心中定会燃起学习工作的激情。“肩负科教兴国重任,承担民族复兴使命;志存高远有所作为,争做时代栋梁之才”,“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等这样有时代气息的标语本身就显示出学校的勃勃生机与青春活力。“一个期待的眼神可能会催生一个牛顿,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会造就一个爱迪生。”这样的标语闪烁着关爱、平等、赏识教育的理念,用这样的理念影响教师会促进教师形成如果正确的观念。
(三)言行一致,落实宣传理念
有些学校将“文明守纪”高悬于墙体楼堂,但学生抽烟随处可见,随手丢垃圾已成习惯。甚至有些老师也“随波逐流”。这样不文明的行为出现在学校难道仅仅靠墙上的几条标语就能起到教化作用吗?标语彰显的仅仅是一种理念,传达的仅仅是一种精神。如果不将其通过日常说教、平时的严格管理予以贯彻,标语则给人一种“作秀”之感,从而也降低人们对学校的评价,学校标语也没有起到它本来的作用。
(四)掌握分寸,力戒泛滥缭乱
凡事讲究“度”,即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从质量上来讲,学校在制定标语时,要与时俱进地接受新理念、新词汇,但也要大浪淘沙地取其精华,不可全盘接受;从数量上讲,学校在制定标语时,要合理布局,不可厚此薄彼、分布不均。如果校园中处处是标语,则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反而让人厌烦,更不易突出学校校训的主文化基调,淡化学校的定位。
(五)集思广益,尊重师生意见
标语作为一种知识可以被推崇、被接受,同样也可以被否认、被遗弃。这不在于知识本身是否有价值,而在于作为“主体”的人是否认为它对自身有用。能被大家普遍认同的,愿意共同践行的,体现学校特色的标语从哪儿来呢?它不是从网上下载的,也不是从其他名校抄袭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更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如果能调动师生的力量,鼓励他们建言献策,确立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能被师生广泛认同的标语,不仅能激发起他们荣校的理想,还有利于他们认真践行。当然,在标语的布置上如果能注重呼应,在张贴中能配以适当的图案,将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烘托了校园的文化氛围。
学校中的标语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存在,它连接了一个个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标语本身并非完全是错的,只是当它被作为一种控制人的工具时,其存在就要受到怀疑甚至否定了。对于身在其中的人来讲,不能简单地说服从标语就是对的违反就是错的,或者相反。作为一种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怎样做能实现其真正的目的,这才是最应该考虑的。在学校中,标语本来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可是在现实的标语中我们却看不到文化的影子。因此,还标语以文化性,让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场所,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