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软实力视阈下“角色扮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马健芳
【摘 要】分析“角色扮演”及其与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的关系,探讨“角色扮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角色扮演”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就业软实力 角色扮演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79-02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以创业促就业成为党和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项新举措,这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将成为今后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高校肩负向社会输送具有思想道德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软实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而这些内容正是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
一、“角色扮演”及其与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
任何人在社会中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它是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责任的集中体现,反映个体与自己、周围人群和客观事物之间发生作用时独特和一贯的行为方式。为了能够在成人之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如果缺乏角色意识,就没有办法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角色定位,也就没有办法在变化发展的社会中较快地进行角色的转换,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从而容易导致在社会生活中的失败。而每一个个人的社会角色都会受到他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以及他所接受的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把角色扮演引入课堂意义非常重大。
所谓“角色扮演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提供一个与教学理论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相结合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社会角色,并引导学生对角色扮演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正视社会现实并善于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养成良好社会行为的教学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这个载体,能让大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通过亲历不同的角色,并感受不同角色之间的合作和冲突,从而形成内心较为持久稳定的角色认知的情感。从这个角度来说,角色扮演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载体。“道德教育若要真正成为一种抵达心灵、发育精神的教育,一定要诉诸情感。因为精神发育是内在的,是生命内部的过程,而不是外在的知识输入,也不是外部的行为强加和控制”。通过角色扮演这个载体,不仅能让体验角色的大学生提高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就业“软能力”的认知水平,而且更容易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提升自身的就业软实力。
二、“角色扮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较量。找到提升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的相关内容为参考,开展了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软实力为主题的“社会职业角色扮演”实践教学活动。
第一,在形式上,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体验活动。每个学习班级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通过体验某种社会职业角色,围绕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写出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启示。以小组为单位,既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相对保证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安全。
第二,在内容上,沿着“课堂—校园内—校园外(社会)”的路线开展职业角色的扮演实践活动。课堂上主要开展以创业模拟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家、企业员工的角色体验活动,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把角色体验中关于企业的计划是否明晰、关于启动资金的合理安排、关于产品的质量、关于员工的组织协调、关于企业的意外风险预测、关于借还贷中的法律意识等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关于理想信念、诚信、坚持、合作等就业软实力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深刻领悟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对大学生将来就业实践的影响。校园内的角色体验则是借助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校园淘宝节”活动,让学生扮演销售商的角色。实践活动前,除了在学校团委协助下已经安排好的活动时间和场地,其他的一切,包括学生要事先申请“营业执照”、销售的商品种类、进货渠道、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等,都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和实施,目的是要考验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力、坚韧性和适应性。校外的实践则是在一些景区开展艺卖活动。学生的角色是扮演利用自己特长谋生的街头歌者和在景区出售鲜花的个体户。主要考察大学生就业素质中的创新意识、脚踏实地又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敢为、诚信、坚持、合作的品质等软能力。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帮助学生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环节,不断加深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在我们的就业软实力提升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端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态度。
第三,在时间上,把角色扮演教学实践纳入常规的教学计划中,课堂内的实践活动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校园内以及校园外的角色扮演则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开展。不对学生的其他课程造成影响。
第四,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的评价。评价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实践活动后,围绕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主题撰写角色扮演心得体会,并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展示成果。这是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内心体验、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会涉及诸如职业道德中的诚信、团队协作精神、互利的原则,等等。二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目的是发挥德育实施中的舆论监督和自我监督,从而使得思政教育活动由传统的以教师“灌输、施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体验、求学”为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三是教师的点评。主要是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总结角色扮演中的经验和教训,引导他们反思和内省,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培养自信、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第五,实践成果的考核与成绩的评定。把角色扮演实践教学活动成果——心得体会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既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的精神,也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学会自觉和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指导各自人生的发展的目标,同时还促进大学生在角色扮演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角色扮演”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的效果
“角色扮演”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也很有益的人生经历,不仅使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得到了实践的锻炼,增强了动手能力,提升了自身的就业软实力。
第一,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与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具有一致性。大学生就业素质中的创新意识、脚踏实地又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敢为、诚信、坚持、合作的品质等软能力与高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从本质上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要求,也是高校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在实践中的体现。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大学生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活动结束后,在参与活动的学生脑海里,答案越来越清晰,同时也深刻改变了学生以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陈旧认知。在期中教学评价中,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都能达到优秀等级。
第二,大学生在就业软实力的养成上有了新的认识。一是要学会正视所处困境,增强承挫能力。无论是在课堂的游戏、还是在校园的“淘宝”和景区的销售,学生们都或多或少受到一些挫折,从而让他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将来毕业步入社会之后,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无论是从政还是从商,无论是生活还工作,做成任何一件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需要学生们认清现实,增强自己的受挫能力,在困难面前不灰心,不放弃,积极地寻求方法,扭转逆境、克服困难。二是要善于与他人交往沟通、合作。在课堂上的游戏角色,需要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的沟通和合作,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在校园内淘宝活动的销售商角色,不仅需要他们和批发商沟通与合作,尽可能使他们的产品物美价廉,还需要和他们的竞争对手合作,否则,恶性竞争只会两败俱伤,没有“钱”途;在景区扮演的艺卖角色则需要学生们大胆地向陌生人推销自己的商品,否则很难赢得顾客。三是要讲究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实践证明,讲诚信的大学生,最容易获得成功。
总之,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形成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不断锻炼,更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协助和支持: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把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方法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来,在实践活动中,尽量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机构支持大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体验活动,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这样不仅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具体化和现实化,而且也能通过实践不断引导学生去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诚实守信品德的养成、职业道德的培养等就业软能力都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Joyce, B. R., Weil, M., & Calhoun, E. (2000). Mod-els of teaching (6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立项课题(2011C0154);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01)
【作者简介】马健芳(1971- ),女,广西宾阳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硕士。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