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道德: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新视角
2013-04-29曾红萍
【摘 要】分析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现状,阐述知耻道德的时代内涵,讨论知耻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作用,探讨高职学生知耻道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知耻道德 高职学生 文
明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009-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的文明素养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现状
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是高职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具体体现。从主流上看,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但不能忽视的是,部分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水准低下、文明素养缺失的问题还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遵纪守法意识淡薄,不能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懂文明礼仪,等等。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现象不仅污染了校园环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危害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当前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这些年来过多地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相对忽视了学生道德修养尤其是知耻道德的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羞耻感,提高他们的知耻道德水平,这对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知耻道德的时代内涵
中华民族有着十分丰富的道德资源,知耻道德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说文》曰:“耻,辱也,从心,耳声。”《集韵》曰:“耻,从辱。”《广韵》曰:“耻,惭也。”可见,耻,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知耻则是对自己或他人违反道德准则的言行产生惭愧或痛心的情绪和情感,它是人特有的一种道德意识。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康有为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知耻”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和观念,能深刻地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促使人们自尊自爱,祛恶存善,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激励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
知耻道德不仅与个人的品质和行为联系在一起,对国家和民族还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思想,把“耻”提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久经考验,经历了重重灾难和挫折,但却屹立不倒,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凝结着正确的耻感,为洗雪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前赴后继,发奋图强。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鲜明时代精神的结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成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旗帜。
三、知耻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作用
(一)知耻道德是高职学生做人的基本标准。知耻心一直被视为人的人性底线。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当今社会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产生变化,在利益驱动之下,一些人的知耻道德日渐薄弱。高职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部分高职学生对一些无耻的社会现象持一种比较冷漠的态度,这势必影响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影响到他们的做人与成才。应通过强化高职学生的知耻道德,使他们人性复归,自觉抵制丑恶社会现象的影响,努力戒除身上的恶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道德修养的层次,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知耻道德是高职学生文明素养形成的基础。朱熹说过:“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人的耻感意识提醒人们哪些是羞耻之事,会对他人的恶行产生厌恶,对自身的可耻之心产生愧悔,做让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不做让自己觉得羞耻的事,从而会产生向善的追求,必然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努力地接受道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高职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关键是他们知耻感消失,是非观念模糊。要使这些学生“迷途知返”,应当通过开展知耻教育,让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扎根在他们内心深处,增强他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从而用正确的社会价值认定标准引领他们自觉调整行动方向,自我反省,自我约束,逐步提高个人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
四、高职学生知耻道德教育的策略
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培养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改变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坚持“教之耻为先”,加强知耻道德教育。具体策略如下。
(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知耻”道德传统。优良道德传统的充分熏陶,能够潜移默化为个人价值判断的准则。我国有着丰富的“耻感文化”,有着优良的“知耻道德”,一直将荣辱问题看做人的德行修养的大节和定国安邦的根基,非常重视知耻教育并总结出一套修身方法。这些珍贵的道德思想遗产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文化来源,汲取、弘扬传统的知耻道德中有价值的部分,不仅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知耻感和羞耻心,还能由“明耻”而“知荣”,激励高职学生知荣求善,发奋图强,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但是现实中,由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形式化,加之高职学生入学成绩比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对传统知耻道德了解较少,谈不上如何继承。要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加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把我国传统知耻道德中的精髓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引入学生头脑中,例如,开设一些人文素质教育的选修课、举办国学知识讲座、组织读书活动,等等,使学生在传统道德的熏陶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推动个人修养和素质的提高。
(二)积极营造氛围,激发知耻道德情感。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进行道德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加深情绪体验,增强道德情感。知耻教育应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通过实例触动学生心灵深处,以情催化,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知耻道德情感。如北海职业学院开展“我身边的感动”演讲活动,先是组织学生观看央视一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鲜活的典型带给学生极大的心理感染,再结合学院实际,从身边挖掘善与美,在学生中营造见荣知荣的浓重氛围;与此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学院十大陋习”调查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形成贬斥假恶丑的鲜明导向。荣与耻对比鲜明,大大增强学生的知耻道德情感,在知荣求善的氛围中促进道德境界的提升。同时,还应加强教育者对学生积极的影响作用。教职员工应把知耻道德教育作为一种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注重以身作则,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文明的言谈举止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和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趋荣拒耻,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注重实践,把知耻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文明素养的提高不能脱离实际,应通过知行统一的方法,使道德规范与实践相结合,使道德要求外化为道德行为。高职学校应积极引导,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训练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例如开展“文明就餐”、“文明寝室”、“礼仪之星”、“认领绿树”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践中以“八荣八耻”作为一面镜子,对照什么是符合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言行,自查自省、知荣求善、知耻改过,经过反复的实践,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紧紧抓住知耻道德教育这一契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把学生文明素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聪惠.知耻教育:大学德育的新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08(11)
[2]刘期彪.大学生廉耻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云梦学刊,2009(7)
[3]袁慧玲.让大学生在“知耻教育”中健康成长[J].科技信息,2010(27)
[4]胡松,赖秀冬.知耻教育: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新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张伏力.论高校大学生耻感意识现状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6]王彦民.如何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知耻教育[J].邢台学院学报,2010(6)
【基金项目】北海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科研重点课题(2012YZ02)
【作者简介】曾红萍(1967- ),女,广西北海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