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2013-04-29余建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课外古诗词

余建平

一、课前储备———腹有诗书气自华

<语文教师虽然不是诗人,但想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他在教学古诗时应该熟知诗人,具备诗人的气质和情怀,去感染学生,引领他们走进诗词的殿堂。他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要借助参考资料、工具书,好好钻研教材,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独到见解,还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对写作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与体验,才能融情于课堂。如,教师教《江雪》,他就应该是那个“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明白他的“钓”是在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明白他因政治一贬再贬,落魄得无栖身之地也没改变报效朝廷的决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孤高不屈的性格。如果教师带着这样的知识储备来到课堂,我们何愁激不起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二、课内激情———情到深处意更浓

古诗短小凝练,却饱含着二三千年前的诗人炽热的情感。让学生接受古人情感的前提就是要穿越时空的限制让这凝固化了的言语重新“活”过来,在学生心头泛起涟漪。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生动、亲切的教学语言,把自己对古诗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以情激情,为他们架起一座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激发、引导他们去感悟诗情。我在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知道班中有好几个外来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能深刻体会他们长年跟家里亲人分离的思念之情,于是我深情地引发他们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借助这块“情感跳板”加深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体验,加深一层与诗人的心灵相通。当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我让他们想象:“王维孤单一人,遥望家乡,会对兄弟们说些什么呢?王维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在角色的转换中与诗词共鸣,与诗人共鸣,诗中那浓浓的思亲、思乡之情得到升华!“教学情为先”“情到深处意更浓”。当诗人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融于一体,课堂这池水怎么可能烧不热?

三、课外诵读———晨昏忧乐每相亲

小学生学古诗文,重在积累,在诵读中积累。著名语文教育家洪镇涛老师说:“诵读大量古典诗文,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既能启迪思维培养灵感,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审美情趣。”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古诗诵读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时间上的定时诵读

古诗节奏鲜明,点滴之时,都可朗朗诵读。如,每节语文课前,或每天晨读时间,或傍晚放学之前读一首。“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即使有些诗词,学生现在不能理解其深刻内涵,但只要学生晨读夕诵,养成定时诵读、不断反复诵读的习惯,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加,自然能慢慢领略其中情感,因为“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内容上的归类诵读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识记开始占主导地位,就可以对同一题材、同一主题、同一诗人的作品进行归类诵读。如,四年级我教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后,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和学生一起晨诵夕读《赠汪伦》《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送友人》《山中相送》等以“送别”为主题的诗,从而使“送别”的主题曲如同一首首歌谣在学生的口中唱响,心间流淌,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3.形式上的多样诵读

唱读、亲子诵读、师生共读、集体朗读、男女声合作朗读、配乐朗诵等形式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我国诗歌原是可以合乐而唱的,借助音乐这一手段,配乐朗诵,便能诱发美感,让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再现古诗的意境美。如今我还常和学生一起唱读诗歌,因为在青年作曲家幼竹的努力下,包括《鹅》《忆江南》在内的95首中国古诗词被制成《中国古诗词儿童歌曲集》,谷建芬老师也把《水调歌头》《春晓》等20首诗词改编成了歌曲。学生对这些由诗词改编的歌曲兴趣盎然,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魅力。

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重视古诗词教学,在课前积极储备自身的文化底蕴,在课堂内以情激情,课后加强诵读积累,定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大唐镇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课外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