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创新育新人文化引领立名校

2013-04-29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7期
关键词:校本学校课程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五十五中学是一所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中学,在坚定推行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学校大力加强“精·和”文化建设,实施特色课程,实现了文化立校,特色兴校,推动了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文化是立校之本,特色之源。秉承传统,凝练历史,面向未来,学校提炼出了以“精·和”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即精细的学校管理,精良的师资队伍,精心的教育教学,精致的校舍设施,和谐的办学环境,全面的教育质量。

精细的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学校编制了“制度汇编”并结合形势不断进行修订,理顺管理通道,建设制度文化。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依法治校的同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管理和教育的始终,将管理与师生员工的幸福联系起来,与师生员工的尊严联系起来,与师生员工的创新联系起来。人本管理提升了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从细节上提高了管理效能,增强了工作落实力和创新力,做到了管理无缝隙。

精良的师资队伍———协作共进的团队文化。学校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弘扬团队文化,在协作、竞争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全体在构建学习型组织、集体备课、年级教研等活动中弘扬团队精神,在“八环节”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优质课比赛、同课异构展示课竞赛活动中既竞争又合作,有力推动了高效和谐课堂建设。目前,学校专业教师中,既有全国优秀教师,又有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东营市名师,还有一大批市、县级教学能手,其突出的教学水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精心的教育教学———立足创新的科研文化。学校以科研促进教学,2012年,有33项课题分别在省、市、县及校立项。近几年,先后完成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和谐教育实验》、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省级课题《中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市级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并将课题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总结推广“八环节”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创境导入,展示目标;引导自学,尝试练习;精讲点拨,当堂训练;自我小结、推荐作业”,推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高效学习,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

精致的校舍设施———润物无声的环境文化。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株苗木都育人。校门口的“黄河从这里入海,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让学生受到了激励,“教好每一个学生”“让孤岛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尊重。进入校门,映入眼中的“学海扬帆”雕塑激励学生放眼世界,扬帆学海,尽快成才。校园各绿化带均有警示、提醒语,教育学生爱护绿地,保护苗木。进入教学楼,每个楼层的廊道文化建设各有主题,如,教学楼艺术欣赏、黄河口湿地文化、典籍名篇、学习习惯主题;科技实验楼的生命之美、走进E时代、科学巨匠、石油科普主题等;德育展室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展、世界上下五千年、诚信与感恩主题;心理咨询室的“心灵鸡汤”主题;运动场馆的奥运体育文化主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置身校园之中,强化了学生的自律意识、规范意识,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规范+特色”———春风化雨的班级文化。各班级以个性化的班规、班训、成长理念等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优化学生和谐发展环境。教室内,“班级明星”、“个性展示”、学生手抄报、名言警句、图书角、一花一草形成了浓浓的班级文化氛围,将教室办成了学生的学园、乐园、家园,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文明标兵,创特色班级,展示班集体的风采,促进了各班的和谐融洽、团结进取。

和谐的办学环境———古风相传的人际文化。学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生产经营单位的援助,并抓好中小学的衔接,为内涵发展营造了和谐的外部环境。学校所在地的孤岛镇,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学校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当地组织的各项活动,每年的春节晚会、元宵灯会、社火彩车游行等活动,都有五十五中学师生的身影。每年的教师节,孤岛采油厂、孤岛社区领导均来校慰问,向教师祝贺节日,并共度教师节。教学工作中,学校在孤岛采油厂孤一区103站、全国作业系统金牌队孤岛作业519队及孤岛社区植物园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举行“教学开放月”活动,使家长听课常态化,让家长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监督、理解、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近几年,学校先后组织了“精·和”文化论坛、“精品工作”展示活动等,通过畅谈文化建设经验、感受,展示精品课、教案、课件、作业、学生管理案例、班级建设经验及其他创新工作案例、学生的特色作品等,深化了师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思想理念。乐业、精业、挖潜力、出精品,成为师生的共识。这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自2009年以来,学校凭着对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在东营市已经声名鹊起,东营市教科院及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分别在五十五中学召开了现场会,来自市内各中学的数百名校长、教师观摩了学校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其中,学校的两本校本教材《石油科普知识》《走进黄河口》被当作蓝本在胜利教育管理中心推广。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胜利第五十五中学即从开发学生技能入手,开设了最初的校本课程———劳动技术课。当时,学校领导认为,应试教育环境下,掌握一门技能,有益于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想不到,这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课程一推出,立即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随着教学的深入,学校于1997年7月建立了专用劳技作品展室,用于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1998年9月建立了专用劳技教室,2000年新课改以来,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学校开始综合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着让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对活动室和作品展室进行了多次改造,并逐步建成了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和机器人实验室。目前,学校配备综合实践课专职教师1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兼职教师22人,分年级开设了相关课程,将课程、课时、师资、场所等一一落在实处,并多次召开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学生需要的,就是学校要做的”,胜利第五十五中学有的放矢,综合调研,一门门小型多样、易于操作的课程走进了教室,走进了学生们的视野。特别是手工制作系列课程,包括剪纸、贴画、毛线编织、面点、拼盘、大头针扎画、科技小创新、小发明等,深受学生喜爱。尽管没有教材,但学生们对每节课一点也不马虎,有的自己从网络上寻找相关文字材料,有的回家就准备上课用的工具、器材,而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同样非常支持,有的家长还利用业余时间来到学校,与孩子相关研究、刻画图案、编织作品。课堂上,学生们都陶醉在动手实践和科技创新的快乐中,剪刀剪出一个个美丽的图案,零落的大头针拼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风景、动、植物图像,惟妙惟肖的人物、脸谱也在贴画、刻画中诞生,件件作品虽算不上巧夺天工,但也匠心独运,让人爽心悦目,赢得了来访者、参观者的大加赞赏。原石油部副部长黄凯1996年来校视察时,对学生的劳技作品赞不绝口。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验收团领导、专家在1998年初评、2008年复评时,对学生在手工制作、科技创作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高素质给予了充分肯定。东营市政协领导2005年来校调研时,同样肯定了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做的各项工作。2008年东营市十佳初中学校验收团、市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团、2010年,市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督导评估暨市十佳学校复评验收团对五十五中学抓实校本课程,抓好综合实践课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校本课程是国家三级课程的组成部分,学校要重视,教师同样要转变观念,要为校本课程教师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在校务会及每次的校本课程研讨会上,学校领导都会这样要求,同样也努力在做。学校实施教师培训的“五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一节公开研究课、读一本教育论著、写一本读书笔记、出一项突出成绩、参加一次业务培训或考试。在这一工程的引导下,教师参与学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校园中,教师沙龙、专家讲座、论文交流、听课、说课、评课等为校本课程教师的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同时在先进评比、职称评审等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学校采取了同等条件优先推荐的办法,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中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鼓励,教师研究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较好解决了校本课程师资瓶颈问题。李景兰老师自1993年担任劳技课教学以来,为教好校本课程,先后六次去东营、济南、潍坊等地拜访专家、请教民间艺人,自学了剪纸、贴画、食品加工、刺绣、编织、缝纫等知识,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同时,她事事留心,处处留意。一次在组织学生用大头针别会标时,她无意中看到扎在泡沫板上的大头针组成了一个心形,心想能不能利用大头针作画呢?通过实践,大头针扎画完全可行。她又在其艺术性、趣味性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导学生制作的《连年有余》等扎画作品荣获中央电视台金奖,并被中央电视台收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李老师都指导学生制作创意作品两千多件,并先后有210件作品在县、市、省级比赛中获奖。李老师被评为东营市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并荣获市“春晖奖”。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五十五中学的校本课程也走入了新阶段。学校本着“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原则,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研究,先后编写了《手工制作》《走进黄河口》《石油科普知识》《古诗文诵读》《美文赏析》《学生礼仪教育》、《物理研究性学习》《化学研究性学习》等多本校本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校本课程内容,为学生成长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将校园变成了学校成长的学园、乐园、家园。

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放飞之门。胜利第五十五中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做中学”“游中学”等形式,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课堂上,以实际操作为主线,解放学生的头脑,放开学生的手脚,学生共同思考,一起动手操作,在“做”中交流构思。李彦同学为解决人们的打鼾问题,提出了“止鼾枕”的设计思路。施大尉同学观察到人们如果两手均拿着东西,无法开门,设计制作了“脚踏式开门器”,解决了这一难题。王兆伦同学为解决刮鱼鳞问题,设计制作了“刮鳞器”,孙树辉同学了解到酒后驾车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后,设计了“酒驾报警制动器”,并在省市级创新大赛中获奖。现场游历,实地见证,更加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走进黄河口”“石油科普知识”的教学中,学校组织学生前往黄河口湿地游览,见证芦花飞雪,欣赏鸥鹭合鸣,体验河海交汇的壮观,对课堂上的所学、所悟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样,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听石油工人谈石油生产,谈地质结构,谈科技创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石油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创出特色,内涵发展”,为引导校本课程教学走向深入,胜利第五十五中学在校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上做文章,实现课程综合化,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学科能力。学校将“古诗文诵读”与励志教育相结合,每天清晨课前组织学生唱励志歌曲,诵读励志诗文,让学生领悟理想、激情、信念,并将这种激情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了学生的精、气、神;将“走进黄河口”与摄影相结合,每次组织前往黄河口游历,均在返校后组织举办黄河口湿地摄影展,增强学生的摄影兴趣,让学生发现家乡的美,欣赏家乡的美,热爱家乡的美,建设美的家乡;将“石油科普知识”与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科技创新对油田稳产增产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生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将“手工制作”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特别是在剪纸、贴画等活动中,在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校本课程让我们增强了自信,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学生们如是说。全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内外实践,提高了科技、艺术素质,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参加上级比赛频频获奖,其中,“止鼾枕”“落叶收集车”在山东省第三届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竞赛中分获创意设计一、二等奖;脚踏式开门器、方便环保瓜籽袋获市一等奖、便利核桃挤压器获油田一等奖,另有300余件作品获省、市、油田及胜利教管中心奖励。

目前,该校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已在省教研室、教科所立项,近20名课题组成员带着各自的子课题开展了系列研究,一场对校本课程的深入研究活动再次在校园拉开。

文化建设赋予了师生员工精神上的不竭动力,校本课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了又一舞台,学校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顺利通过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复查验收,2010年被评为东营市教学示范校,荣获市级文明单位、市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谐校园”、市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学校等荣誉称号,突出的教育教学成就得到了当地职工群众的一致赞誉。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世纪学校山东东营市胜利五十五中)

猜你喜欢

校本学校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