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和感情在表演中的碰撞

2013-04-29杨先萍郑爽

群文天地 2013年7期

杨先萍 郑爽

摘要:有人说表演是感性艺术,但仅仅只是靠着感情的表演是不全面的。演员对角色进行诠释时,经常会由于情感的迸发使表演出现纰漏,但这时如果有了理性的支配,就可以使表演“转危为安”。故在理性指导下的感性表演会变得更全面、更生动、更游刃有余。将“情”和“理”更好的融入在表演中,这需要表演的“控制”来起作用,它可以使人物形象朝着真实、准确、鲜活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情感型;理智型;情感的逼真

一、關于表演中情感的调动

1.什么是情感

感情——“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等”这里面所诠释的应该包含表达情感的感念和情感表达的类型,这些表演创作的功能是吻合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感情是由于那激起嫉妒、爱慕、痛苦的某种前提自然产生的”,这就是说“事件”是漂浮的、不确定的、是游离的、模糊的,它很难用一种固定的类型框定,这就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学习、摸索,用理性的方法控制,将情感做的更到位。

感情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情感促使人再接再厉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去努力。任何情感的心理过程都必然会导致明显的机体变化,在生活中,当一个人无论处在激怒的状态、过分恐惧或者极度悲伤时都会产生一些相应的生理机能的强烈反应。如呼吸加快、变得急促;呼吸缓慢、变得很沉、或者血液循环加剧、血压升高等等。其实不仅会引起生理反应,同时也会引起一些外部表情变化,如“喜怒哀乐”等等,这些均表现了由于情感的变化所导致人的内部与外部的客观反应。这些反应在表演中常常难以叫演员召之即来,很快进入状态,激发起来,却越是难以做到,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方法来推动情感的到来。

2.动作推动情感

情感是不可能凭空而来的,无论多么有天赋的演员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说哭就哭、说笑就笑。情感的变化必然会有其内在的原因和依据。认识是基础,情感和意志是行动的动力,任何行动都是由意志产生的,也是由一定的动机而引发的。

在表演艺术的专业术语里,动作推动情感,更多的是指人的内心意志。心理动作与外部动作相结合是一种完整的体现,他们有时表现为内外一致和统一,但有时并不完全相同,这正是人的复杂性。演员在分析人物时欲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即人物的灵魂,焕发真实的人物情感,既要注重人物心理动作的开拓,又要注重外部形态动作的设计,这二者均是推动情感的关键。

3.感情的记忆

情感的记忆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情绪的记忆”,按照里波的说法。把它叫做“激情记忆”。帮助你去重视你所熟悉的,你所经历过的情感的这种记忆,就是“情绪的记忆”。

你再回想你所体验过的东西时,你的脸色会发白或发红。既然你害怕想起你很久以前的体验过的不幸,那就可以说,你是有情绪记忆的,我们要运用情绪记忆,首先要设法掌握那从自己的心灵中汲取的情绪材料的手段和方法,其次要去设法掌握那由情绪记忆材料去构成角色的人的心灵、性格和热情的各种各样配合的手段和方法。

二、理性和感情在表演中的碰撞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于演员技术的训练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和手段,这其中包括:外部内在的训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道“欲望(意志)、智慧(理性)还有情感”,这就是心里生活的动力,也就是我们表演的统帅。

1.表演中当理性大于情感的影响

演员在表演时,不能仅仅靠理性去进行表演,演员不能仅凭着自己的形体、声音去表演,他必须要投入自己的思想、心灵和感情。一个冷漠的,缺乏热情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好演员。

“理性型演员从指挥出发的舞台创作太多了,有时会使我们难得看到真实的、生动的情绪创作。这就是因为在表演中理性太多了,大于情感。”

演员在表演时,如果是过于理性了,缺乏情感的诠释,就会常常把欲望和动机表现的文本化和概念化,就会沦为第二意识。那么舞台上的演员就会缺少角色的本色味道,变得冷硬,也就不大可能打动人心,很难打动观众。

2.表演中当情感大于理性的影响

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和理性一样,也都是要有一个度的,如果演员表现的过于情感化、情绪化,那同样也会带来影响的。

梅耶荷德曾经也说过:“作为创作力的根源,情感慢慢会变得极具毁灭性,于是演员展示给我们看的不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一连串不由自主的情感发泄。”这就是演员在表演中经常会遇到的——情感在表演中过于泛滥,大于了理性的状况。演员的表演要以情感人、以情动情,但是情感并不是物质,他不可能像容器度量高度这样的物质框架去衡量。情感是很难掌控和把握的,很多人认为在表演中真正做到的人物情感、情绪控制,不要再表演中“溜于过火”是不容易做到的,而难中之难就是情感中“激情的控制”。表演中激情过多,情感大于理性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不同情况、职业、性格、身份、经历的影响,都会造成很多不同的问题。

由于情感大于理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是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难以自控的表现。比如由于伤感情绪过多,很多演员在表演哭戏时,往往因为把持不住自己的内心痛苦感触,在表演中痛哭流涕、全身抽搐,甚至会当场昏厥,超出了本应该有的表演情绪,令台下观众感到困惑的同时,有时还会令整个剧情难以继续表演下去。

三、如何将“理性”和“情感”更好地融合在表演中

作为一个演员对角色进行诠释的过程中,若理性大于情感,就很难真正的表现出角色的思想,若情感大于理性,即使在台上拼死拼活,却不能合乎情理,难以运用逻辑判断,只会越演越乱。

1.运用表演中的控制

首先,我们在拿到剧本开始作案头工作的时候,演员要清楚的了解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凡是游离在角色以外的东西都要在情感上加以控制,避免情感过多、过于空泛。要做到表演时对角色有个准确的认识和感觉,理性的去看待,做到动作是角色的动作,情感是角色的情感,语言是角色的语言,这样就能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逼真和流畅。其次是要注意在表演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俗话说:愈细愈有戏,愈深愈有味,只有把握好每一步,才能从表及里,从内而外,从型似到神似,将人物的情感充实的表达出来。加上做好理性的控制,将人物塑造得更生活、更经典、更具有魅力,也就避免了理性大于情感,情感大于理性的状况产生,从而达到“情”和“理”的完美统一。

2.“理性”“情感”融合,达到最佳创作状态

真实是表演要求最基础的东西,有了真实的情感,还必须要加上高超的表演技巧,从而进入一个表演的最高境界,创造出尽善尽美的表演。我想无论如何,表演的最高境界只有一个,那就是演员在表演时达到身心统一,随心所欲的创作的状态。那只有积累得厚度与广度,才会有良性的循环,才会有迸发,才会有这样灿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苏)玛.阿.弗烈齐阿诺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杨先萍(1960.4-),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戏剧影视表演方向;郑 爽(1989.8-),男,湖北武汉人,长江人民艺术剧院,二级播音员,播音主持基础理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