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电影《孔子》中故事的思想表达问题

2013-04-29金典

群文天地 2013年7期
关键词:孔子思想

金典

孔子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非常重要又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通过艺术形式再现这一历史形象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对电影《孔子》等表现手法、表达的思想、运用的商业模式等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评说,并出现见仁见智的看法是极为正常的。文章仅就《孔子》中故事的思想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孔子》用故事表达孔子的思想

一般来讲,电影是用独特的视听语汇为观众讲述一个或者一系列的戏剧性故事,传递某种思想或精神。故事是电影的基础,是思想或精神的载体。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仁者爱人的道德主张、对无道暴政的批判立场等,对儒家学派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他的这两个身份恰恰是不好表现的,导演胡玫说:“思想家老想,教育家老说,都是电影最忌讳的,没动作又说教,这是这个电影最大的难题,要克服这个,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展现电影戏剧性上。”

通过故事和电影语言表现和传达孔子思想和精神,电影做了很大的努力。影片大致讲述了孔子后半生从得到鲁君重用仕途得意,再到遭受排挤仕途失意,而后周游列国历经坎坷,最后回到鲁国一心讲学,传播儒家思想的过程。正如学者们所言,《孔子》把《论语》的重要思想穿插进来,使孔子思想通过故事来展现,让观众了解到许多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孔子》用故事表达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电影基本反映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截取了废除活祭、齐鲁会盟、力隳三都、等待祭肉、会见南子、陈蔡被困、痛失弟子、重返故里一系列故事,并把人们熟悉的论语中的段落语句融入到不同的故事场景中去,这无疑是可贵的探索。但就用故事表达思想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故事表达的思想概念化和标签化

电影需要有属于人物的合理又有新意的桥段,作为“孔圣人”,有很多隽永的、哲理的、智慧的、幽默的故事和事件,可作为电影的故事来源,经过艺术加工成为独一无二的桥段。可是电影中大量运用名句做包装有概念化标签化之嫌。看过电影之后觉得似乎是所知道的孔子但又不是心中的圣人孔子。细细想来是因为人们了解的事情、典故讲到了,却不动人不精彩,如同隔靴搔痒,问题在于将故事电影化的工作做得不够。故事电影化不是不以史实文献为基础,是说可以在大量的史实素材基础上对故事进行电影化的加工,进行更精心的设计,在这方面《孔子》还有欠缺。

(二)故事在表达思想上有偏差

鲁国国君重用孔子,孔子使其不废一兵一卒收复鲁国的失地,也因此成就了孔子在政治生涯里最为辉煌的时刻。孔子重“礼”讲“礼”,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但电影中的“故事”有些偏离了孔子的思想。如“夹谷之会”一场戏,在《史记》中虽然记载了孔子的话:“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但孔子最终取得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靠的是礼仪。而在电影中,孔子主要依靠的是军事谋略而非礼仪,用空城计吓唬住了齐景公,迫使齐景公在慌乱中退还了汶上三城。孔子有军事思想和谋略,但也是以“礼”制胜,有“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若无礼,军旅武功失其制”的说法,但电影中“武子台之战”充满了血腥。这些背离了孔子的思想境界。

(三)故事表达思想缺少内在的“魂”

《孔子》无疑是要刻画孔子这个人物,所有故事都要为塑造孔子这个人物服务,这些故事可以展现孔子的方方面面,但应有一个“魂”。但电影中每一个片段都在讲述孔子一个单独的不同侧面:“夹谷会盟”说的是智,“高台平叛”说的是忠,“子见南子”说的是礼……这一系列的“人物刻画”几乎全部停留在了“儿童寓言式”的浅显表达。通过一个个片段,贴上了一个个标签,而孔子真实、完整的形象却越来越模糊。孔子周游列国过程的展示,可以用“悲”字形容,如台词所言似“丧家之犬”。

在电影之中反复的一个画面是孔子行周礼的背影,每每看到此景便觉得孔子是寂寞的。正如南子说他的那样,“世人可以理解夫子的痛苦,却难以理解夫子痛苦之中的境界”。电影可能试图通过一系列故事刻画出晚年孔子拥有大智慧、大德行却不被人理解,拥有大理想、大抱负而无以得施的悲壮气概。但因为缺少“魂”只让人感到“悲”,没有震撼的张力。

当然,孔子是一个特殊的历史人物,怎么看孔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用一步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准确把握和展现出孔子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极为艰难的工作,电影《孔子》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才 颖,孙小韵.基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对立统一的视阈看《孔子》[J].当代文坛,2011(1).

[2]付 宇.故事、戏剧与电影语汇的纠结——评电影《孔子》的导演创作[J].电影批评,2010(2).

[3]李朝阳.论电影《孔子》中孔子形象的精神缺失[J].电影评界,2010(14).

[4]孙 冉.电影《孔子》能承受孔子之“重”吗?[J].中国新闻周刊.2010(4).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孔子思想
孔子请你加入群聊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孔子的一生
思想与“剑”
孔子的一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谈“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