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下心来搞“慢”教育

2013-04-29胡玉全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7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师生关系习惯

胡玉全

面对新课程改革浪潮,要求教育工作者能静下心来,钻得进去,守住自己,不好高骛远,全身心地去做,守住心灵的宁静,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并通过“宁静”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让学生在“宁静”中认真求学,从而获得一份心灵的安恬与宁静,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在这里,我将自己10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要务实地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

教育改革进行到今天,教育者已经逐渐意识到改革不应是单纯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在于教育观念的改革。当前学校德育状况是高标德育多,底线德育少。我认为,教育是一个“慢”的过程,我们应该“眼高手低”,把底线德育放在第一位,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都成为雷锋、黄继光一样的英雄人物,但一定要要求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认真遵守《守则》和《规范》是小学生德育的底线,是从细节上对学生道德提出行为要求。

1.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我国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强调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就是把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放在重要的地位。叶圣陶也说:“‘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好习惯可以为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奠基。所以,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非常注意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值周班长制度:值周小组由5人组成,每天轮换当班长,其余为副班长。主要负责班级一天事务的管理,包括班级纪律、卫生检查、催收作业、汇报班情、处理本周内各种偶发事件,组织早读或演讲、下午课前10分钟唱歌、写班级日记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表现和自我教育的机会。又如,“周评制度”:周末利用晨会和早读时间,组织全班学生周评,先自评,后互评。评议的内容:学习、规范、卫生、仪表、讲普通话等。强调个体行为的认可和反省,促进学生的自律。再如,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写错题集,看名人传记,预习课文,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让学生每天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为,这样,既促使学生不断反省自己,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永不放弃、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都好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就上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在这日复一日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

2.确立符合学生道德实际的德育层次

多年来,我们一直用整齐划一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幸福的,也有缺少温暖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个性迥异。我认为,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德育要求,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和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所有孩子。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本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环境,深入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心理需求,走进学生心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我降低了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切切实实地把他们当作未成年的孩子来对待;允许他们犯错误,但也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允许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及时给他们指出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立德育的层次性。以行为习惯为例,对行为习惯较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每天尽量为班级或他人做一件好事;对行为习惯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每天尽量做到不妨碍他人,同时,鼓励他们助人为乐;对行为不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每天尽量少做错事,等他们的行为习惯有所改进后,再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在道德标准上可望可及。将道德要求分层次后,无论哪一类学生都很容易达到标准,但同时又让他们知道自己离更高标准还有差距。这样,在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在一步步提升。

二、要真切地关爱学生的发展

在1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讲求育人的艺术和方法,从一点一滴做起,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

1.鼓励学生成功地创造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有无穷的力量。德育只有激发起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才能使学生逐渐成长起来。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心理活动,可以达到改变自我言行的目的。为此,我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他们提供发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我在班里学习园地上设了一个“达人”榜,一类是学科“达人”榜,每个学科都安排选出一名“达人”;另一类是特长生“达人”,包括小制作、长短跑等。有了“达人”榜,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的理由。此外,每周活动课,我组织“PK”活动,让每个学生尽情地展示自我。能说的说,能唱的唱,能画的画———在“新我”不断战胜“旧我”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与意志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施教中,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所有学生,但在具体教育措施上不应信奉完全一视同仁的原则。如,对那些天分极高却又自负的学生应适当严厉;对那些出身富裕家庭的学生,必须设法消除他们的傲气;对家境困难的孩子则应给予更多的关怀。面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爱———给单亲家庭的孩子细腻的爱;给调皮的学生温暖的爱;给成绩差的学生热情的爱;给优秀生理智的爱……所以,同样是上课发言,我总是把机会留给那些因胆怯而很少发言的学生;同样是犯错误,我对班干部的批评总是要严于普通学生;同样的作业,学习好的学生可能因为一点点瑕疵便得不到优,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有三五个错别字也会得到优,或许还会附加几句鼓励的话语。作为班主任,必须让学生知道,人与人是平等的,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学会关爱、学会善待他人、学会严格要求自己。

三、要实在地搞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德育内化的关键,只有成为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德育工作才能做得得心应手。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师生关系和谐化的探索反思。

1.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面对未成年的孩子,如果我们总站在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求,其教育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如果把师生关系变成完全的朋友关系,心理距离太近,又会使教师的威信受损,不利于班级管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最合适。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若能和学生建立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就比较容易了。如,我班有一个父母离异、家境困难却又很优秀的男孩,因为是高年级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离婚有了自己的看法,以至于影响了学业。于是,我从朋友的角度采用心理疏导法:倾听他的苦闷,肯定他的一些做法,同情他的处境。同时又从师长的角度给予建议,鼓励他走出误区,激励他在学业上有所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他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不再孤单、烦闷了。由此我进一步体会到,班主任工作中若能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许多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2.管放结合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管放结合,学生能干的我坚决不干;学生不能干的,我引导着去干。这样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运用对待孩子的办法对待孩子,一切事情就好办多了。作为班主任,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多方面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制定班级规划、做好个别生与差生的工作等。而一些班级具体事务,如,活动如何组织、板报的出版等,全都交给学生负责。这样既让我自己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又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管是为了不管”,其道理也正在此。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虽然绝大部分教师的一生都是平淡无奇的,但教师所承担的,却是培养民族希望的千钧重担。我始终认为,只要努力挖掘自身的闪光点和成功经验,守住心灵宁静,持之以恒地往深处去做,努力建设自己美好的精神乐园,用纯洁无瑕的品行熏染学生,用美好心灵去塑造学生,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就能浇灌出灿烂的希望之花。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蓬莱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师生关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