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013-04-29王大贵
王大贵
摘 要:思想政治在高中学习任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新课改实行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适应其指导思想,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调整,让学生全面、高效地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学习。通过介绍和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教师积极做好教学准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教学、教师进行鼓励总结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制度有了本质性的改革。对学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他们基础文化知识、运算能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更多地注重了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思想政治在高中学习任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及方法,通常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导致思想政治学习效率不高,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新课改实行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适应其指导思想,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调整,让学生全面、高效地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学习。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中思想整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本着以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为目的,坚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原则,将其灌输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从而树立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教学体系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是正确的,但是教学方式始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本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缺乏实践性的东西和相互合作学习、讨论学习,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学不进去,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
新课标改革以来,思想政治教学开始考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育,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对思想价值体系的认识。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借助于现代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思想也随之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设备,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学、网路教学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因其可以将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种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这一章节内容时,如果只是通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会让学生感觉生涩、难懂。为丰富教学内容,使这一内容具体化、生动化,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找到相关的一些数据资料,并制作出最近几年国内产品零售价格的变化情况网页,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这样就能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我国国内宏观调控在管理、控制通货紧缩方面所做的工作,使书本内容具体化。
2.教师积极做好教学准备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切实以新课改目标为指导,充分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积极做好教学准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调整,多设计一些关于学生的课堂互动以及论点探讨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教师进行鼓励总结
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对于课堂中碰到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形成与学生的互动,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对于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课堂的表现,多用鼓励的话语能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增加其学习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实行以来,为适应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新形势和新目标,其教材内容设置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其课堂教学方式相对传统教学也更加灵活,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对思想价值体系的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新的指导思想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会越来越灵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整和改革,其教学质量会越来越高,对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的形成更具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积瑞.适应时代要求搞活课堂教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9(06).
[2]汪良志.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0(01).
[3]杨丽媛.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作者单位 四川省长宁县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