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策略

2013-04-29杭晓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信息技术情境

杭晓峰

“信息技术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理念之一。现在开设的信息技术课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更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把日常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巧妙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堂与生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基本上都已经配有计算机和网络,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时间和空间日益增加,这使得在信息技术课堂融入生活元素成为可能,为信息技术课向外拓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挖掘教材,让教学凸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这一目标的制定,就要求学科教师在肩负信息科技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和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仔细研究可发现,现有的信息技术学科中隐含着一些生命教育主题的教学内容。例如,“背着画板写生去”可以渗透生命与自然、生活与环境的生命教育主题;“吃在无锡、住在无锡、游在无锡、学在无锡”可以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主题……

信息技术课作为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需要教师开展各类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讲卫生、懂礼貌、爱护大自然环境的行为习惯,培养爱他人、爱家乡的生活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教学活动以人为本,凸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贴近生活,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首先要会思考,学生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历用以支撑对新课文的理解。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支撑,促进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计算机术语为例,教师在给学生提供新的科学概念时,也要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他们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要把它们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理解术语的含义。相关教学活动举例如表1。

● 结合学生实际,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1.以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应该停留在课堂,应该到更广阔的天地中,通过设计科学的生活化信息活动主题来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用生活情景来激发教学,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且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观察、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以具体的生活为背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也可由教师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设疑激趣,将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给抽象的问题加以具体化。

可将学生周围的敏感事件介入到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中,如新生入学军训,可能是每位学生一生当中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借助学生的热情,一个个电脑作品“军训随想”、“教官情”就会呈现得五彩缤纷。有苦有乐,有汗水也有收获,可以是动画、网页,也可以是多媒体简报,都是学生的心灵写照。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相关主题活动内容安排及设计如下页表2。

2.结合素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教师要注意从身边的事例、国际国内大事、各类科技信息中挖掘素材,挖掘可以展示给学生并能引人入胜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境。学生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教师情境创设的素材,而且这种素材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国际国内大事,往往会使学生受到强烈震撼,更有易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我在讲《便捷访问网站》一课,为学生讲了中国成功发射“神六”宇宙飞船前后的一些故事,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搜索有关“神六”的内容,完成一篇电子报刊,学生积极性很高。而另外一名教师在设计这一课时更加注重生活,让学生搜索自己的名字来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百度搜索带来的快捷,进而设计情境“你最想知道什么信息/问题?把它写下来小组合作集体解决问题”。

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我在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学校的多媒体作品,以达到熟练应用PowerPoint基本功能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让他们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学校,素材应该怎样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等到任务完成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在“任务”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文字、语言及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效果会更好。

● 注重常态实践,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重

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要区别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价,要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即评价应注重平时的操作与实践,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学生、同学、家长、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过程评价。教师每月或每完成一次作业进行一次考评,每次作业的评价项目和标准由学生在教师辅导下设立。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工具箱”时,其评价主要看学生是否会使用工具箱中的各个工具,是否会调整工具样式等。同时,让学生参照评价项目内容,逐项自评,并在作品之后或学习体会之末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得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价团给予核实或教师给予检查评定,以此加强师生感情交流。这样,评价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最后得出的结论,或最后拿出来的作品,还重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揭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他们是如何解决困难的。

在评价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个“档案袋”活动,把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得到的作品评论保存起来,讨论需要引起重视和继续努力的地方,促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启发诱导者的身份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自己领悟。一般不直接对学生作品进行直接评价,对优秀的作品用赞赏的语气去鼓励学生做得更好;对不太好的作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及时发现学生进步的地方,使一部分平时很少得到关注的学生也能对学习充满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他们的评价眼光独具魅力,家长也不再是旁观者,他们和教师、学生共同成为评价的决策者。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学习档案袋的作品,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最终会成为教师的教学伙伴,与教师、学生一起体验学生成功的快乐。

在实践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大部分局限在课堂内,课堂外的拓展不够;与其他学科结合局限也比较大,主要集中在校本课程及地方课;加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课时少,学生完成作业、调查研究的时间受到很大限制。

总之,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把更多的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信息素养,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生活化信息技术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