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013-04-29刘文超
刘文超
摘 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帮助自己理解数学知识的素材,同时能够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进行解决。数学与生活乃是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为此,教师要利用熟悉的事物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
关键词:数学 学习 情境 理解 数字化 接轨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离不开数学,离开生活的数学就像是无源之水。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帮助自己理解数学知识的素材,同时能够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进行解决。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1 让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使数学问题情境化
在生活实践中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又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知识的引入离不开生活,知识的形成也离不开生活,学生在理解和自己生活距离较近的数学知识时会很容易,在学习和自己生活距离较远的问题时就会很困难。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经历过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抽象出所要学习的内容,使数学问题情境化,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时、分的认识”这一课,以前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常常是我们老师借助钟表或模型,来讲解钟面的组成及大格、小格等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反复解释某个时刻的读法、写法。现在仔细剖析就发现,这样的设计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有的学生已经会认钟表了,有的初略的知道钟面上有针,针可以指明时间,等等。所以可以让学生现根据自己已经知道的生活经验,独立的读取时间,独立的按照规定的时间操作指针。学生在生活中大多已经知道如何来区分时分秒,也知道如何读取时间,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操作时针、分针、秒针表示不同时间的过程中,找到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教学,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整理学生身边的一些和数学相关的生活片段,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兴趣性和实用性。
2 借助生活常识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习数学要有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没经历过固定电话收费和水费收取规则的学生是不能解决数学中计算话费和水费问题的,不了解储蓄常识就不能建立起数学模型,摸索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数学融于生活,利用生活经验来降低知识的难度,无疑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科学的问题,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的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少年宫组织师生去科技馆参观,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 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
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每一位同学都被吸引到故事情境中来,学生的潜能被最大限度地开发。通过比较,学生很自然地知道怎么购票最划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3 善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数学只有利用在生活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意身边的事,到生活中去找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圍事物。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们把数学利用到生活当中,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宽学习空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极大的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处处都在,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
为呢?
参考文献
[1] 赵洁,李碧琦,郑平.对数学生活化的认识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13).
[2] 杜丛英.在生活中感悟数学[J].教育,2007(18).
[3] 韦有智.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2006.
[4] 常慧.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J].新课程(小学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