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3-04-29胡云萍刘文婷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胡云萍 刘文婷

摘 要:该文介绍了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少学时情况下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所做的改革,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原理 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汽车发动机原理”是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自2003年我校开设该课程以来,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育手段的引入,该课程的学时数不断减少。这就提出了在学时数减少尤其是在全国高校提倡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才能达到教学质量要求的问题。该文结合近年来“汽车发动机原理”的授课情况,对少学时下本科生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

1 课程教学现状

(1)课时减少。最初,许多高校的“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学时数都在64学时左右,后来由于逐渐采用通识教育模式,专业课的课时不断减少,目前大部分已减至48学时[1]。而我校更是由于采用“3+1”教学模式,将课程减至32学时,并且受实际情况限制还不开设“工程热力学”这门课,这更加深了“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的难度。(2)学习内容却明显增加。经典的基本理论不能丢,必须夯实;但实际工程中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课程中如不及时反映便会脱离实际。同时,学生对新事物和新技术的求知欲望很高,仅限于讲清基本理论,学生的听课和学习兴趣不高。课时减少,内容增加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吃压缩饼干”[2],何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3)“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学生反映“内容多,理解难,记忆难,应用难”。(4)课堂讲授方式已由原来的“老师写黑板,学生抄笔记”,变为目前的“老师放PPT,学生看电影”。但教学方法的实质没有变,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輸方式,甚至学生比以前更容易打瞌睡。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精神和学习兴趣,习惯于继承性地简单接受知识的惰性学习方式,当然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

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与更新,注意突出课程主线。汽车发动机原理是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到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律,研究提高性能指标的措施与途径的一门专业课。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围绕发动机工作过程、性能分析及措施提出这一主线展开,力求使思路明确、体系清晰、层次分明。另外,我们注意通过资料阅读和自己亲身从事的科研工作,把握汽车发动机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前沿,每年更新授课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例如,增加了现代发动机的一些最新技术(如缸内直喷GDI发动机、分层均质压燃HCCI发动机、智能电子节气门ECTS、可变气们正时VVT、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陶瓷发动机、EcoBoost发动机等)进行讲解。

2.2 教学方法

(1)采用“板书+多媒体+讨论”的教学方法。板书的应用使得授课思路清晰,学生精力集中,尤其是针对某些需要特别强调的关键环节。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授课图文并茂,信息量丰富,进度加快。讨论环节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加强。(2)运用对比方式,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专业课学习,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又要学会工程技术。对基本原理的记忆,必须是建立在理解、学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反映的本课程“内容多,理解难,记忆难,应用难”的问题,在教学中注意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燃烧过程是发动机原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授课中,将汽油机和柴油机这两种不同的燃烧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样反复经常的对比,学生对燃烧过程的理解程度加深了,主要燃烧特性容易记忆了,同时还对开始感到比较抽象的扩散燃烧与预混合燃烧这两种最基本燃烧方式的有了更清晰和更形象的理解。再如,汽车发动机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授课中对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指标对比讲解。通过对比,学生对各个指标代表的含义、指标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方便了记忆。(3)抓好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汽车发动机原理实验不仅有经典的速度特性试验、负荷特性试验,同时根据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增加了汽车发动机排放试验、示功图测试与燃烧特性分析试验等。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亲手做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发动机基本原理的理解,原本在课堂上感觉到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和具体了。(4)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鼓励学生自学、实践与创新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本课程在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采取注重平时的多种考试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核的成绩分布大致为:平时成绩占10%,课后实践成绩占20%,期末笔试成绩占70%。

3 今后努力方向

3.1 双语教学的开展

双语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教育部近年来组织大量的汽车方面的教材。对于工科类本科生来说,在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外文专业资料以及外文使用手册,特别是现在的一些工程软件都是外文的,而这些专业的词汇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是很难接触到的。因此,在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3.2 网络课程的研制与开发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而且大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计划实施汽车发动机原理网络课程项目,使学生通过更为方便的网络对发动机原理课程进行学习。

3.3 提高科研能力以有利于教学

任课老师是否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丰富的科研经历使教师能给学生及时和生动地讲解一些最新理论和研究前沿,并且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和数据也能丰富讲课及教材内容。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科研中去,特别是响应我校提出的狠抓产学研合作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侯小梅,刘建勋.对“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设计优化问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3):131-134.

[2] 王建昕,帅石金,王志.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下本科生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汽车发动机原理"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若干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5-57.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