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资源市场化运作对节水的重要意义及建议

2013-04-29马晓燕董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市场化节水水资源

马晓燕 董斐

摘要:水资源市场化是指水资源的利用调配和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再依赖政府的无偿拨款,而是通过对市场闲散资金的有偿使用来运作和筹集,以排除政府干预可能导致的垄断和资本价格扭曲。文章论述了水资源市场化运作对节水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市场化;节水;节水产品;节水产业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0-0118-02

1 中国水资源市场现状分析

1.1 我国的节水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近年来,我国的节水技术水平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是跟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由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我国人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节水意识,在其工作和生活中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非常淡薄,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很多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节水产业的快速发展。

1.2 我国运用科技发展节水产业的能力较低

科技水平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科技水平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节水产业的快速发展。

1.3 节水产品的功能单一

由于我国水平的限制,导致我国的节水产业对新产品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使得我国节水设备不够先进,不能够及时地更新换代,配套设备跟不上,没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节水设备体系,从而导致我国的节水新产品推广工作无法开展。

1.4 我国的节水产业没有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模式

一个高效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得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经验手段能够直接关系到产业的管理。在我国的节水产业管理中,缺乏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管理经验缺乏,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理论的支持,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我国的节水产业运行的状况相对较差,我国的节水产业起点较低,发展较慢,从而使得一些节水企业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导致节水产业的发展缓慢。

2 水资源市场化运作对节水的重要意义

2.1 水资源市场化制度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社会,物权法通过规范财产的占有和支配关系,为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而水资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水市场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市场。要使水资源被合理有效地利用,就要使水资源物的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有效地推进水市场的建立,并使其不断完善。水是生命之源,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据有关资料,真正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世界淡水资源极为有限。

2.2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资源配置一直采用计划经济的手段

因权属不明确,交易难以实现,市场也就没有形成,造成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在用水上的矛盾。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就要在节水的基础上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用途向高效益用途转移,就必须培育和发展水市场,允许水权交易。

2.3 水资源市场化制度是减少水资源浪费的需要

当下我国的输水管道以及渠道中水资源损耗严重,加之我国国内城市用水量远远高于世界水平,归根结底在于我国水资源分配上采取的是通过行政手段来配置水资源这种指令性配置模式,这种指令性配置模式既存在着水权方面的结构性缺陷,难以对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进行约束,又导致了严重扭曲的水资源价格,其价格远远低于水生产成本,起不到调节用水的杠杆作用,致使用水浪费严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用水效率损失。这就可以充分说明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高效配置不能单单依靠这种指令性配置模式,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创新。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水资源的利用必然要在市场供求的调节下以价格为导向来进行。

3 水资源市场化运作的借鉴与建议

3.1 市场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最有效的方法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中国没有,外国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可循,其经验只能来源于实践。在此基础上,水利部在“十五”时期确立了甘肃省张掖市、四川省绵阳市、辽宁省大连市等12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典型引路、经验推广,重点推动了河西走廊、东部沿海、南方水污染严重地区和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水资源市场运作两个核心内容:一是要将水作为一种经济商品,二是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使用效率。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经济资源,同样能够借助市场机制来实现其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2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经验,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

节水型社会是指以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不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其核心是水资源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从国际先进经验来看,美国、日本、英国、南非、智利、墨西哥等国面对有限的供水能力和日益增长的水需求,都通过水市场重新配置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节水。目前,水市场正在被各国广泛考虑用来作为改善水分配的重要手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3.2.1 政府下放水资源管理权限。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是州政府管理水资源,每个州政府都有其自己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体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印尼、阿根廷、墨西哥、斯里兰卡等国家改变了政府的角色,从一个供水建设者变为促进者,扩大了水用户协会的权限,提高了供水系统的输水效率。

3.2.2 私营企业积极参与水业竞争。很多政府对水供给的垄断,一方面造成了水的浪费使用,另一方面也挫伤了私人部门投资的积极性。1989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政府对整个供水和污水系统全部实行了市场化。

3.2.3 改革和建立有利于水市场和水环境保护的法规法律。多数国家水资源管理受多部法律约束。例如墨西哥正努力消除水转让的法律和制度障碍,采取了一系列的立法活动。1992年12月国家议会通过了新的《国家水法》,1994年1月颁布了水法的附加条款,1997年12月又对水法中的一些条款进行了修正。水法中规定的有关水资源规划和政策的实施职责由国家水委员会负责。

国外的经验表明,水市场为用水部门之间重新分配水资源提供了一种机制,刺激了节约用水,并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水价。由于放弃水所有权的一方得到了经济补偿,保证了水从低价值使用(如灌溉用水)向高价值使用(如高新产业)的转让,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益,并保证了水长期稳定的供给。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水利单位不能单单作为工程建设单位,更要作为经营管理单位,也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建立机制,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全体公民都应有强烈的节水意识,水源乃是人类生存之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只有在水资源配置中引入市场机制才能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培育水市场,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用水效率的提高,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4 结语

水资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水市场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市场。同时,中国水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规范水市场内部交易和外部环境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开展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市场架构、价格体系和管理机制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谭灵芝,王国友.干旱区绿洲节水效益对多部门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沙漠,2011,(5).

[2] 张勃,吕永清,张耀宗,康淑媛.博弈理论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J].中国沙漠,2010,(2).

[3] 樊晶晶.论取水权的物权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文 森)

猜你喜欢

市场化节水水资源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节水公益广告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