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问题
2013-04-29谢伟
谢伟
摘 要: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体会,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见。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对语文教学而言,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可以获取更多知识,才能全面发展自己,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信息社会。《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必须对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起重视,从而与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相
适应。
一、中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大作用。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呢?阅读读的是什么,如何读呢?大多数人未能正确理解阅读,误以为阅读就是自由读书,误以为读课外书才是阅读,但事实上,无论是课内的书,还是课外的书,无论是教材上的作品,还是教材外的内容,都可以成为阅读的材料。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它等于是对课内阅读的延伸的一个补充,弥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在注重让学生阅读欣赏教材的同时,也需要了解一些中外名著,接触各种文学样式,了解各地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如此一来,便能使学生的视野更广,并且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建议
1.注重平时的积累
词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元素,因此,在阅读之前,首先要理解好字词的含义。倘若在一篇课文中有大部分字词不理解甚至不认识,就难以顺利读完它,那么要想理解它的内容和领悟它的内涵就是难上加难了。而掌握了5000个字的中学生要想阅读一般的文章,往往不会有多大困难。有些学生由于掌握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较少,阅读能力也相应地就较差了。因此,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讲解字词,使学生养成积累字词的习惯,这种讲解是在死记硬背的同时,需要与特定的语境和感情色彩相结合的理解性记忆。使得学生即使不能使用工具书,也能够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重视朗读的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一道理是人尽皆知的,通过朗读可以很好地培养语感,而要想有效的激发语感,就需要多读以及熟读,并且读后思考。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作品可以使自己融入其中。我们在诵读过程中能够逐渐理解作品的内容,领悟作品的思想和情感,领会到作品语言运用的巧妙。当我们从通读成功过渡到有感情地读,从而达到了能绘声绘色地诵读这一水平时,我们要想把握作品的思想以及情感也就不成问题了。中学教育是打基础的过程,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都是有优美词句的写景抒情文章。教学应与课文特点相结合,朗读课文时应声情并茂,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感染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领悟到语言文字中的感情,体现重点,突破难点。所以,要想很好地领悟和把握文章的内涵,就应反复阅读、强化感知。而对于朗读,也是有相应要求的。通常都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初读、大声读或者自由读,先把生字生词标记好,从而正确读出课文,教师应在反馈正音时着重指导易读错的字音,进而开始速读和精读。
3.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的第二阶段是理解,也可以说是在获取信息后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通过理解,能够有效地深化认识、拓展思维并且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在文章中发现自我,发现一个新世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首先要巧妙地设好导语,有引人入胜的导语的一节课,能够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每上一节课前,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内容来设计导语,尽可能设计出别致的导语,从而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其次是要鼓励学生驰骋想象。古诗具有凝练而传神的语言,如果学生仅仅是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就会笼统且含糊地理解古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使内容更为生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再现诗中意境。比如讲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让学生对古诗美妙的画面展开想象。早早飞回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哪家刚飞回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草刚刚没过马蹄这样一个美妙的画面像放电影般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如此美妙的春景,令人欣喜。诗人一般会通过情景结合使人感到身临其境,所以诗人最后发出“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感叹。作者愉快的感受欣喜的情怀在这如画的春景中得到体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想象理解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是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技术不断创新,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及生动性可以大幅增强。比如:在学习《安塞腰鼓》时,运用多媒体上课,引领学生进入黄土高原、鼓声震天的场景,听着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随着擂鼓劲头的高涨,学生内心的兴奋也逐渐升温,当然,学生同时也一定被安塞腰鼓震撼住了。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思考对于阅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解决疑问的过程。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包括较多方面。教学一代宗师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这一课,文章第三段引用孔子的两句话: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
从反面来论证有业的必要。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也是无计可施。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两种人呢?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就是这样的两种人。学生单从字面好像无法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深刻,我就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班上有这样的人吗?这样的学生老师能管好吗?这么一问,学生就沉思起来,在心中自然将某些同学对上号来。这样将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孔子名言的理解,也明白了那样的人不可学。这是一种由理论到实践的思考,也是一种由浅入深的思考。另外还有对比思考,如余光中的《乡愁》进行的是对比思考,还有反向思考,比如在《愚公移山》一文中,体现的主题是做事要有恒心,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愚公的做法是否还值得提倡,这也就是所说的反向思考,甚至也可以作出引申思考:愚公的行为劳民伤财,事倍功半,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值得提倡。通过进行这些思考训练,养成学生爱思考、勤思考和会思考的习惯,从而具备思考的能力。
5.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能只靠课堂上的教学,毕竟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仅有短短的45分钟,所以还要把课堂阅读作为基础和指导,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越是喜欢阅读,就越会积极阅读越能集中注意力,创造性思维和各种智力活动能达到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加全面并且透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而要想实现事半功倍,就需要學生以饱满的热情阅读,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阅读。
6.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保证阅读教学顺利进行
教师要对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进行提升,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确立,需要与学生的知识结构、阅读水平、认知能力以及课本阅读教材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加强训练,应该依据阅读计划和目标有目的地进行。
总的来说,要想培养好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与训练的,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好的。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义务传授阅读能力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马晓萍.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 2013.
[2] 张凤英.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