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依恋对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

2013-04-29陈汝梅陈美

中小学德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初中生

陈汝梅 陈美

摘 要:为了探讨亲子依恋对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依恋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45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对父母各自的信赖、亲近水平有显著的下降,但在母亲亲近维度没有显著的差异;初中生的心理弹性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而且,亲子依恋与心理弹性有显著的正相关,但只有父子依恋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明了父子依恋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初中生;亲子依恋;心理弹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7-0057-03

心理弹性(Resilience)意指曾经历或正经历严重压力或逆境的个体,其身心未受到不利处境损伤性影响甚或愈挫弥坚的发展现象[1]。随着研究的发展,心理弹性被看作是个体健康发展的一个正常的组成部分,并能在生活中不断得到发展。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机制,对个体成功应对压力并获得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4]。

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两个重要概念,贯穿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中。危险性因素是指增加不良适应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的生物、环境、心理、社会方面的各种因素;保护性因素是能够降低问题行为等不良适应出现的可能性的因素。研究者识别出了一系列保护性因素,分为个性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而在外部因素中,家庭支持系统对心理弹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亲密的家庭关系是心理弹性的保护因子,一直以来都被看成是儿童面临困境的时候拥有良好适应的关键因素[5]。父母关系和谐、家庭功能良好、热心的支持、良好的教养方式、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弹性有很大的影响[6]。其中,亲子依恋对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7]。

依恋是个体在毕生发展过程中与重要他人建立的一种深层的、坚固的、持续的情感联结[8]。对于儿童来说,父母是他们最主要的支柱,亲子依恋对他们的适应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亲子依恋对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十分重要。在亲子依恋影响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父亲和母亲的影响是不一致的[9]~[10]。例如琚晓燕等得出父子依恋比母子依恋对青少年的心理弹性预测更强。本文即探讨母子依恋与父子依恋各自对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提出假设,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对儿童心理弹性均具有促进作用,并比较二者的预测强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以河源市某普通中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两次整群抽样方法,先按年级分群,抽取六、七年级为样本年级,再对此样本按班别分群,随机抽取10个班。共派发问卷49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458份,有效回收率为93.5%。其中男生243人,女生215人;六年级220人,七年级238人;独生子女41人,非独生子女417人。

研究采用于海琴(2002)修订的Kerns依恋安全性量表,这是一份儿童自评量表,共15个项目,分为信赖程度和亲近倾向两个维度。亲近倾向是指对自己想得到父母帮助的自我知觉,反映儿童是否主动靠近、接触父母,共七个项目。信赖程度指儿童对父母作为支持源的可靠性的认识,反映了父母在其心目中的位置,共八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亲子依恋水平越高。父、母问卷各自独立,但问题内容相同,分别施测后得到儿童对父、母各自的依恋得分,简称“父子依恋得分”和“母子依恋得分”。本次测量Cornbrashsα父系数为0.806,Cronbachsα母系数为0.66。

此外,研究采用Block和Kreman(2005)编制,骆鹏程(2007)翻译的自我心理弹性量表(ER89),该量表是单维的,共14个项目。要求被试报告每个项目于自身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采用5点积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作为被试心理弹性的分数,分数越高表示弹性水平越高。本次测量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09。

研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年级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一学生的亲子依恋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的亲子依恋,但是对于母子依恋来说,对母亲的亲近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只是在对母亲的信赖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对母亲的依赖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对母亲的依赖;在父子依恋维度上,信赖和亲近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

2. 亲子依恋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弹性和亲子依恋(除母亲信赖维度外)有显著的正相关,并且父子依恋与心理弹性的相关要显著地高于母子依恋与心理弹性的相关。

3. 亲子依恋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父子依恋中的亲近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对父亲的信赖、对母亲的亲近和信赖都不能显著地预测心理弹性。

三、讨论

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随年级递增而提高,这可能与学生的心理成熟以及生活学习经历有关。

随着年级的增高,对父母各自的信赖、亲近水平有显著地下降,但在母亲亲近维度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初一学生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后,使得依恋对象变得不那么重要,他们逐渐意识到父母在满足其需要上的有限性,对父母的亲近和信赖都有所下降;然而,母亲在满足其需要方面的价值并没有弱化,依然是他们寻求帮助、获得保护、满足需要的源泉,因此与母亲的亲近程度上没有出现显著的年级差异[11]。

研究发现,父子依恋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结果与琚晓燕、刘宣文和方晓义(2011)的研究一致。可见,父子依恋对儿童的心理弹性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家庭中,母亲照顾子女的时间多,父亲与子女一起活动的机会少,父子关系显得贫乏。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双方都要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父母在照顾子女的地位、时间渐趋平等,父亲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儿童遭遇逆境挫折时,父亲能够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与母亲相比,父亲为子女解决困惑的方式更理智、效率更高。因此,父子依恋对心理弹性的作用较大。

而且,我们也看出对父亲的亲近与心理弹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对父亲的信赖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埃里克森所说的“同一性整合——同一性混乱”时期,他们想摆脱父母的束缚,获得成人感,另一方面由于不成熟,又想与父母亲近,而父亲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所以对父亲的亲近可以很好地预测初中生的心理弹性。

亲子依恋对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认同,增强个体自我调节的能力。儿童是在与父母的情感互动中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自我认同的。自我认同的程度越高,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则会更自信,为战胜困难提供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了儿童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的能力。科巴克(Kobak)认为,在面对真实和潜在的困境时,安全依恋型的人具有更高的控制情绪的能力;相对而言,不安全依恋型的人则更多地体验到消极情绪,欠缺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

另外,良好的亲子依恋可以提高个体的角色适应能力。亲子依恋为儿童提供了“安全基地”,鼓励儿童勇于探索外部世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形成亲子间的信任感,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儿童越自信,就越容易在社会中得到认同。因此,儿童能主动地接受与服从社会所赋予的社会角色,战胜压力,实现角色适应的社会化过程,就意味着其建立了心理弹性。

参考文献

[1]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4).

[2]Lempers,J.D.,&Clarke-Lempers,D.S.Young,middle,and late adolescents comparisons of the functional importance of fi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2.21(1):54-96.

[3]Wilkinson,R.B.,&Walford,W.A.Attachment and personality i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Peers.Individual Differences[J],2001,31:473-484.

[4]琚晓燕,刘宣文,方晓义.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

[5]Luthar S S,Cicchetti D,& Becker B.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Child Development[J],2000.71(3),543-562.

[6]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综述[J].心理科学,2003(6).

[7]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

[8]Bowlby,J.Attachment and Loss,Vol.2.Separation:Anxiety and Anger[M].New York:Basic.1973.

[9]Tamis-LeMonda,C.&Cabrera,N.Handbook of father involvement[M].Mahwah,NJ:Erlbaum.2002.

[10]Grossmann,K.Grossmann,K.E.Fremmer-Bombik,E.Kindler,H.Scheuerer-Englisch,H.&Zimmermann,P.The Uniqueness of the child-Father attachment relationship:Fathers'sensitive and challenging play as a pivotal Variable in a 16-year Longitudinal Study[J].Social Development,2002.11(3),307-331.

[11]于海琴,周宗奎.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36-40.

(作者单位: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第一中学 广东河源 517025)

责任编辑 颜雪梅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