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陈丽卿
陈丽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人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来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于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家做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究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为营造了更加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环境,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用学生能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这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去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爱上数学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投入到高中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来。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奇偶性》时,在课堂教学中,就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了课堂的教学。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们各自取出一张白纸,并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可作为函数图像的图形,然后按如下操作并回答相应问题:
①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并在纸的背面(即第二象限)画出第一象限内图形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系中的图形。
针对这一步的操作,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探究:
问题一:如果将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这个图形是否可以作为某个函数y=f(x)的图像,若能请说出该图像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函数图像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接着继续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②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然后以x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在纸的背面(即第三象限)画出第一象限内图形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系中的图形。
针对这一步的操作,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探究:
问题二:将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这个图形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某个函数y= f(x)的图像呢,若能请说出该图像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函数图像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结合具体实际来思考、探究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让学生在趣味的教学氛围之中,增强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意识。
2. 在教学中启发质疑,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集实践性、问题性以及参与性于一体的。提出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后,就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有一种寻根问底、追寻奥秘根源的求知欲望。在这种求知欲望的驱使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据课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设想、猜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在课堂上,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以下两幅图,然后让学生探究下面的问题:
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吗?
若α内有直线b与a平行,那么α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
是否可以保证直线a与平面α平行?
问题提出之后,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最终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这也是今天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课堂上,我们没有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