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促行 以行践思

2013-04-29程汝婉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主体性音乐教学创新能力

程汝婉

【摘要】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背景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音乐课的质量和学生个性的培养,因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入手,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以期为小学音乐改革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学 改革 主体性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14-02

自2001年颁布的关于小学音乐课的《音乐课程标准》以来,很多小学根据新课标的标准都开始着手对音乐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但从改革的效果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不尽如人意。根据一份调查显示,喜爱音乐的学生较之2001年以前增加到78%,但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比例也相应增加到6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小学音乐老师虽然也有心进行改革,同时也付诸行动,但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却没有发生根本性地转变,这就导致其直接影响到整个音乐教学的改革。

一、转变教育观念

很多人都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不仅是大多数学生家长,更甚者还有个别音乐教师也是持这种观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音乐课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传授课程,它更多的是包含人文知识的内容。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教导学生唱歌的技艺,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赏析音乐和感受音乐,从而从小学开始就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和兴趣。首先,教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将学生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利用现代先进科技如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课上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和特点,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兴趣的目的。

二、转变教学形式

2.1主体参与,确定学生主体性

传统教育方法主导教师讲得多、面面俱到,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不仅损害学生的思考权利,更与正确的教学方向相距甚远。就像古话说的那样,与其送给别人鱼倒不如将打渔的技术交给别人,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在传统观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事先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按部就班的跟着练习,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夸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这样学生就很难形成主动参与意识。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本着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这一原则,给每个同学创造均等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由参与的方法,教师不要点名提问,在教师不间断的伴奏下鼓励全体同学逐个站起来接唱,勇于挑战自己,特别是平时课堂表现不积极的同学经过这样的尝试会慢慢的提起兴致,极大地促进他们以后的学习,进而打动面向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2.2适当联想,培养学生创造力

新课标要求,在艺术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在整个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自主表达、表现、创造的空间,同时鼓励他们个性化的表现。因此教师要明白,学生才是音乐课上真正的主人,只有积极启发学生真实、主动地表现与表达,才能激起他们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众所周知,音乐是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些音乐还具有故事性。因此在教课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音乐的不同风格、不同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让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在学生脑海里形成图像,形成故事,甚至可以鼓励同学根据音乐的律动通过身体来表现出来。比如歌曲《哇哈哈》,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歌曲,可以指导学生想象一下维吾尔族的孩子穿着鲜艳的具有民族色彩的衣服,载歌载舞的场景。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在这首歌曲的伴奏下来跳维吾尔族舞蹈。再如歌曲《小毛驴》,这是讲述的是“我”和小毛驴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歌词的内容把这个故事讲出来,从而体会歌曲中要表现的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内容。这样以肢体动作、适当的语言指导、合理的想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创造,自由的表演,让学生在身体体验过程中把握节奏感,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和记忆,达成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的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3结合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很多内容都适合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机会,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比如可以通过表演用动作表现节奏,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洗手绢》这首歌,就可以鼓励同学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表现洗手绢的场景。还可以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结合歌曲内容中的可换之处进行创编,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大胆尝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总结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是一个相当大的教育“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立刻完成并收到显著效果的,它需要靠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人士不断为之努力,才有可能达到的结果。在创新教育成为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以思促行,以行践思,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充满快乐的音乐殿堂。

参考文献:

[1]贺文涛.浅谈小学音乐课程教改[J].神州《下旬刊》,2012(8).

[2]齐越颖.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学周刊:C, 2012(2).

[3]魏璐璐,李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4]郑青青.小学音乐教材改革措施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猜你喜欢

主体性音乐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