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2013-04-29胡北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复习效率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胡北科

摘要:复习课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是巩固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在众多的复习课中,许多教师对复习课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策略不科学,导致复习费时低效。本文以笔者学校的一次科学复习课教学活动为例,从“课堂主线清晰,目标定位准确;动手操作体验,发挥实验功能;注重方法指导,培养科学思维;精选课堂习题,体现探究能力”四个方面论述提高初中科学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策略;复习效率

复习课是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课型。中外教学理论均把复习列为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轻负高质”的今天,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教师们所关注。近年来,温州市中学高级职称评审的课堂教学考核也都采用复习课的形式,其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上学期,我们学区一次教学研讨会就以“初中科学高效复习课教学”为主题,开设几堂精彩的复习课。本人也积极参与复习课的研究,并不断反思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课堂主线清晰,目标定位准确

浙江省特级教师胡玫老师认为:“凡是优秀的复习课,都应该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这条主线可以是问题解决、方法梳理,也可以是知识构建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复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疏导,提高对所复习内容理解的深度。

案例1:《探索酸的性质》的同题异构复习课,这两节都有一条主线贯穿课堂,并且这条主线都是基于解决问题。

第一位教师是以瑞安当地一工厂新招一批工人,用酸除锈操作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为主线;涉及到新招工人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浓硫酸的安全处理、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方法、硫酸和铁反应时的现象和盐酸倒在大理石上发生反应等等。要求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在这些基础上归纳酸的通性。

第二位教师是以高空空调外机掉落,砸坏停在路边的小汽车为例,说明其中的原因是固定的螺丝被酸雨腐蚀生锈。引导学生探究酸雨的成因、判定酸雨方法、举例降低酸雨的方法等等,用尽量多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根据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归纳酸的通性。

从上面两节课中,我们发现复习课的主线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辐射到本单元的大多数重要内容,起到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作用,营造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境界,学生兴趣盎然。

二、动手操作体验,发挥实验功能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的教学中,大家都十分重视实验的功能,复习课中则不然。其实,科学是为方法而教,科学本质是一系列的探究方法,实验能体验科学的过程。科学复习课与文科复习有所不同,也应该要动一动、做一做。

1.实验贯穿课堂,减轻记忆负担

心理学把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四种方式。像学生画图、做实验等获得知识内容都属于动作记忆,其最大的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

案例2:复习七(下)第二章4-5节内容《细胞》和《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和显微镜下的生物比较细小,生活中虽有却看不见,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也比较枯燥。可是在他的这节课用实验贯穿始终,学生非常喜欢,学习的积极性高。

体验一:让学生画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的结构图,要求4位学生到黑板上用各种细胞的结构材料拼成相应的细胞。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拼好图后,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细胞结构进行修正,再用表格的形式比较细胞的结构。

体验二:在复习组织的时候,他要求学生切番茄,学生通过切番茄、用放大镜观察番茄的结构,找出各植物组织结构。

体验三:复习动物的组织时,提供给学生一块猪肉、放大镜、镊子等工具。学生平时虽然观察过猪肉,但从没有这样仔细去观察过,所以这次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并能指出各成分是由哪些组织组成。

本课中教师用实验来组织复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通过动手画图来唤醒对各种细胞结构的记忆,通过观察番茄和猪肉等实验来实现对动植物组织复习,直到了加强记忆的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知识网络

在新课教学时,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是孤立的,没有很好的联系。复习课其中的一个功能是怎样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会灵活应用。在教学中,教师们都把合适的实验带进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3:《浮力》复习

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要学生测出鸡蛋在盐水中浮力。学生想到用测量法去测量,只要用弹簧称把鸡蛋的重力测出来F1,再用弹簧称测出鸡蛋浸没在水中的拉力F2,根据F浮=F1-F2得出浮力的大小。看起来是很简单的问题,可是当学生把鸡蛋放入盐水时,鸡蛋却漂浮在水面上,与鸡蛋相连的绳子是弯的,则弹簧称没有读数,不能测出拉力的多少。很多学生为此一愣,那怎么办呢?接着全班同学都在积极思考。突然一位同学说,鸡蛋漂浮在液面上,弹簧秤的读数就是零,那它受到的F浮=F1-0,那么F浮=F1;另一个同学说,不用弹簧称测,用受力分析也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因为鸡蛋漂浮,它受到一对平衡力,浮力等于重力。听他这样一说,学生都认为这两种方法是有联系的。

科学的本质是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实验能把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能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和学生预测有差异时,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重现实验现象,澄清模糊概念

案例4:《探索酸的性质》复习课上,在复习浓硫酸用途之一,可以做干燥剂时。当它干燥气体应从哪支导管通入时(如图装置所示)?下面的同学众说纷纭,两种答案都有。到底哪支导管?实验做一下不是就知道了吗?教师拿出试剂瓶让学生吹气,两位学生到台上演示,赞成b管进的同学从b管吹气,结果很多液体从a管流出。教师说:“幸亏我瓶装入的是水,如果是浓硫酸的话,可能会出现危险。”全班同学大笑说:“被干燥的气体应从a管进。”

这样的演示实验,就是基础差的同学也知道气体应该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平时复习,我们往往不做实验,认为这个实验太简单了,就用描述来代替实验,讲述气体应该从哪个进来,哪个出去。而学生“一听就懂,一讲就会,一做不错”。做错的时候,我们就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学生怎么会这样笨呢?

三、注重方法指导,培养科学思维

复习不是新课的压缩版,也不是旧知识的简单重复。复习需要一定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繁琐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师应介绍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提高记忆的目标性、计划性、调节性等。对于一些前后讲授的教学内容,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加工整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因为科学本质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的组成。

案例5:如《观察生物和细胞》这节课是非常注重知识梳理的方法,教师先介绍梳理知识常见的几种方法,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各种梳理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

另外,如《压强》一课的复习,可以从概念引入的背景、引入的过程、到正确理解概念、定义式、单位等方面加以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科学概念的共同点,最终形成共识,为再遇到新的科学问题时学生就会主动地运用,并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一章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置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主线进行知识的梳理,织成知识网络,优化记忆,加深理解。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有了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成为整理知识的主角;有了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构成一个条例清晰的知识网络;有了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建立正确的思维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也有益于学生获得学习方法、能力和对科学的积极情感。

四、精选课堂习题,体现探究能力

1.习题要关注生活情景与社会热点

《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分析历年来的中考试卷,我们发现大量的试题是由生活情景和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科学就在身边的道理,也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关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的理念。

案例6:如在《电路》的复习课上,一教师选择这样的例题: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控制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将亮起,当系上安全带时,安全带控制开关S2闭合,指示灯熄灭。下列电路图设计最合理的是( )。

这是一道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学试题,学生非常熟悉其中的情景,这道题不仅考查用电器短路,还考查电源短路,正确答案应选择B,只要S2闭合,造成指示灯短路不亮,在电路中还要串联一个电阻目的是为了防止S2闭合时造成电源短路。因此不能选择C。教学中我们在选取例题时还应该从实际生活入手,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社会热点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易于接受,还能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习题应注重基础性与探究性

“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是新课标的特征要求,也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重点要求。近几年温州中考其中涉及探究的内容不少于20%,并有增加的趋势。平时训练选题注重基础性的同时还要重视探究性,通过在bc级要求的知识点的练习中适时适量地潜入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反思评价等环节,对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进行分散的训练,实现一题多用,这样既可以减少全要素整体训练,又可使学生习惯于自然地以科学探究的思维去对待该处理的问题,应对探究题的能力自然得以提升。

案例7:如中考习题复习课上,在开放题练习中安排针对假设进行验证;在实验题中安排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对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或进一步举证及对实验步骤提出改进建议;在情景题和综合题中安排对过程进行分析等。如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大小的关系、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热水降温曲线分析、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多种盐的含量从而为盐碱地的改造提供依据、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对学生流感情况调查表数据的分析和得出结论、血铅含量对人有的影响、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等基础训练中都可以实现上述操作。具体如下题:

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mm),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1)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2)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8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3)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E F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发芽率(%) 48 74 82 94 86 75

请分析回答: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②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

③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简要说出操作方法)。

答案:①2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或“种子的发芽率先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再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②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1次或多次分组实验;③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

该类习题貌似实验题,有的知识似乎还比较陌生,但事实上解答该类习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法,都是已学过的或题目暗示的,解题时只要静下心来读懂题意就可攻克,难度也不大,学生通过此类习题的练习,既能实现知识的整理,又能实现探究能力的训练。当然也可安排难度稍微大一些的全方位的探究训练,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练习。并使学生明白,完成一项实验,首先要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原理,然后根据原理和要求选择必要的器材进行操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这样可以在完成整体探究练习题的同时完成一次c级要求的知识点的综合题的练习。

“云无定姿,教无定法。”用于学科复习的方法众多,影响复习效益的因素普遍。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上,如果我们能融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乃至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于一身,集课标、考纲、教材、学生各学科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于一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探求耗时少、内容精、方法好、效益高的复习策略,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盛之.科学探究让初中自然科学复习课活起来[J].化学教学,2003(Z2).

[3]卢永乐.有效的教学情境让科学复习课活起来[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5).

[4]王立明.浅谈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科学,2006(2).

猜你喜欢

复习效率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精雕细琢,提高思想政治复习课效率
微课不微
高考数学一轮备考复习策略探究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学生的反思”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的实验研究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