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社会管理

2013-04-29孙徐燕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年7期
关键词:社会和谐社会管理创新

孙徐燕

[摘要] 我国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国在渐入世界强国行列之时,也面临着社会转型的种种挑战,而社会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未来社会利益的分配调整、各项政府职能的转变都与如今社会管理的改革方向与创新思路息息相关。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探讨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意义,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改革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 社会管理; 创新; 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95- 02

1 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

1.1 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时代课题

社会在变迁,时代在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面貌、人民的生活观念、利益分配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所面临的的问题也不断升级,如今创新我国社会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我国现有的社会管理体系在管理思路、社会关系协调机制、相关的立法执法等方面等都不够完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对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无论是提升我国应对新难题、新风险的能力,还是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科学发展,都离不开我国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改革。

1.2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则以社会管理为根基,要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对社会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实情是: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处于上升趋势,但却仍然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平衡的严峻问题。而这往往是由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机制存在诸多漏洞造成的。我国大多数城乡社区的问题不能得到恰当的处理,而基层组织、地方自治与行政管理这三者之间矛盾多发。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要创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国家只有在安定的社会秩序下才会富强,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我们对社会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这也是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的保障。

2 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路径

我国经济不断飞跃发展,社会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但现有的社会管理水平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需要,我国必须建立政府、组织、人民三位一体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缓解社会矛盾。

2.1 政府职能的创新

首先是建立服务型政府。可以借鉴市场的管理方法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公共行政服务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能,建立满足人民需求的现代化公共行政服务机制,党政人员要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行动宗旨,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其次是政府职能向为社会服务方面转变。政府的职能不能只表现在领导方面,还应该向服务方向发展,兼顾社会公平和效率,强化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提高社会福利的覆盖面,与社会建立良好关系。第三是资源的协调配置。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进行详细研究,以科学作为制定依据。对财政资源、教育资源、公共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公共资源进行公平的分配,公共设施的布局要以为城乡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为依据,平等对待城乡居民,促进共同发展。

2.2 社会管理格局的创新

一是发展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提升管理水平。我们必须学习贯彻《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建立一个党政配合、社会同心、人民同德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法律、不断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管理能力的建设[2]。以政府为指挥中心,不断创新和改革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联合党委,实现优势互补,友好协作,共同投入健全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宣传,加深群众对社会管理意义的理解,从而激发群众的热情,自觉有序地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来。二是政府管理手段的整改。社会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型的管理,以社会服务为主要手段,这是与现行行政化社会管理的根本区别,我们应该尽快摒弃行政化管理方式。三是把社会组织纳入社会管理主体范围,通过对不同组织的性质进行分析,给予其相应的社会管理职权,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政府的好帮手,保证相关政策的顺利施行,为政府分担一部分工作负担,从而提高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2.3 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是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缩小贫富差距,让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高社会福利,加强生产安全的立法工作,大力解决人员就业难等问题,当政府的决策与人民利益相关时,要做到与群众的充分接触,广泛征求意见,倾听民声,在全面了解人民意愿的前提下做出决策。当遇到重大疑难问题时,要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同时可以征求大家、专家意见,将相关政策决定予以公示,广纳建议之后再作出决策。二是完善动态的社会管理机制。我们要不断完善可以满足公众诉求和意愿表达的相关制度,做好防止社会矛盾激化的相关措施安排,加强政府与媒体、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使社会矛盾在激化升级前得到妥善的处理。让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保持着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3]。三是重视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应该以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活环境为目的,时刻监控社会矛盾的发展趋势,尽量预防和排除社会管理中的隐患,将针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备防范、事发的跟踪监视、事中的应急处理、事后的弥补完善统一起来,形成网格管理,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的力量,完善社会应急管理机制。

3 结 论

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和改革社会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管理体系,促进政府由领导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合理调整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要想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富民强,安居乐业的目标,我们必须遵循社会管理的一般规律,推陈出新,创新思维,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管理机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人民富裕安康的共同愿望。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德厚. 以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J]. 行政与法,2012(3):89-90.

[2] 杨徽财.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问题研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3):125-126.

[3] 孙文铭. 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新机制[J]. 中国农垦,2012(7):274-275.

猜你喜欢

社会和谐社会管理创新
生育文明是计划生育发展的前进方向
传承真理,继往开来——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探索
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理念和思路
通知“被害人”参加庭审活动,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用法治思维推动创新社会管理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