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互动 实现高效课堂
2013-04-29吴静静
吴静静
新课改推行后,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课堂,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成为中学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为此,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个人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进行尝试,在此背景下2012年11月底江阴市山观中学与无锡洛社高级中学就如何上好历史课进行研讨,举行同课异构活动,双方学校老师互相学习。笔者有幸参聆听了双方老师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这一课,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教”“学”互动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存在同样的道理,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教学为例,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教师是按照教科书的内容顺序按部就班的以十月革命的背景、经过、意义来组织教学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教科书,即授之以鱼,这种方式只是体现了教师的“教”,展现了教师的个人历史素养,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学习,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没有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但这次的同课异构中,两位老师却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试举这两节课上的几个教学亮点。
【亮点一】
胡老师:幻灯片展示20世纪初俄国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军事史料)资料,然后进行问题教学,打破教材原有的固定体系,实施“授之以渔”的策略,以人民的诉求(面包、土地、和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本课的历史教学。
设计问题如下:
师: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20世纪初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工人、士兵或农民,你会有哪些迫切诉求?当时的政府如何对待人民的诉求呢?
生:面包、土地、和平;镇压人民的示威游行。
师:二月革命后,工人、士兵或农民,你们的诉求是否得到满足?有何影响?
生:没有;工人开始罢工,但被血腥镇压,暴力革命成为唯一的途径。
师:十月革命后,工人、士兵或农民,你们的诉求是否得到满足?为什么?有何影响?
生:满足;苏维埃采取了巩固政权的措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对教材重新整合,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变被动的灌输为主动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技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
【亮点二】
张老师:把握时代脉搏,联系时事热点,以十八大为主线进行设计:
导入投影:胡锦涛:“……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师:为什么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
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立?
生: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
重点突破投影:胡锦涛:“……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师:如何改善民生?
生:面包和土地,引出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为了执政为民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
情感升华部分:胡锦涛:“……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师:如何理解“责任更大,担子更重”?
生:避免苏联历史的重演,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只是一时的挫折而已,以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张老师通过中共十八大的部分内容进行精妙的设计,同样也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重新设计问题来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环环相扣,衔接本课内容,让学生以俄国的历史做为论据,来印证中共十八大的论点,做到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二、有效互动,杜绝“盲动”
有效教学需要师生互动,但不能“盲动”,在实践课堂有效互动中有几个误区,他们都属于“盲动”。一是不真实的互动,形式上的互动,只是简单知识的记忆和考查,没有思维的碰撞;二是不平衡的互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老师没有真正把握课堂,学生是没有目的的乱动。真正的教学互动,教师要因人而异地选择互动策略,不能让学生不动,但也不能没有思维含量的“盲动”。同课异构的两位教师的闪光点之一就是做到有效互动,杜绝了“盲动”。
山观中学的胡老师把教材化难为易,通过层层提问,环环相扣,一一化解本课的难点重点,以“人民的诉求”为主线,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踊跃发言,工人要涨工资、农民要土地、土兵要和平,由于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给予学生参与的可行性,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并且是有思维碰撞的动,就避免了“盲动”,导致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后,不断受到激励,问题层层深入,思维持久不衰,课堂气氛热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洛社中学的张老师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主线,体现最新的时代精神,以报告中的关键字进行问题设计,做到史论结合,宏观把握,问题设计上整体思维含量较高,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甚至需要生生间进行合作,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双重结合,问题以小切大,以点带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等理念,整个课堂上不仅没有盲动,而且还实现了教学相长,使听课的教师也深有感悟,如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升华时,张老师通过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这些关键词联想到苏联的失败,联系当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以史为鉴,实现情感的升华,这种教学的气势,这种教学的方式,不仅对学生是激励,对听课教师也是一种学习,这是一种高质量的互动,是本课的出彩之处。
三、换位思考,教学相长
在这次的同课异构中,两位老师在教学互动中有一个相似的互动,即换位思考的互动。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胡老师:让学生上讲台“评”。胡老师预留三分钟进行师生互动的活动。学生上讲台讲述本节课的整体框架,重点难点、能与哪些时事热点相联系,教师对学生讲解的内容一一给予评价。一方面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激励更多的学生可以走上讲台,换位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训练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整体归纳能力,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一个倾听者,通过学生的表述进行教学反思,哪些地方讲得不够清晰,对学生犯的错误进行易错点整理,作为今后改进的地方,真正做到有实效的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张老师:让学生上黑板“写”。张老师在课堂小结时,给出本课的零碎知识点,让学生根据本课的知识,上讲台把本课内容进行串接,设计完整的本课知识体系图,历史知识是有整体性的,前因后果之间存在着必然性,根据几位学生所构画的体系图,老师可以大概知道部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进行教学反思,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问题简单的重复,实现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