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研题”成为数学教师的解题习惯

2013-04-29葛建华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等价定值定点

葛建华

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解数学题也是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研究一部分的解题活动,教师不能止于解出正确的结果,而应从研究问题的角度去解题,也就是要“研题”。那么,如何去“研题”?笔者结合教研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研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入手

教师解数学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答案正确,而应注意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一题多解.如能长期坚持,教师对数学题的感知领悟和化解能力必有得的长进,课堂教学也就游刃有余了.

【问题1】图1,设点O是△ABC的外接圆圆心,AB=5,AC=4,则■·■=______.

角度1:从题设的条件可以看出,本题的结果应为定值,故可利用特殊值法,即取△ABC为直角三角形,其∠C=90°,则O为斜边AB的中点,■=■■,BC=3.

■·■=■■·■=■■·■cos(π-B)=-■■·■cosB=-■.

本解法虽不甚严谨,但对于填空题来说,不失是一种讨巧的方法.其实,利用特殊性解题,也是数学解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角度2:从条件AB=5,AC=4入手.注意到■=■-■■=■-■,等号两边平方,展开得

■2=■2-2■·■+■2(1)■2=■2-2■·■+■2(2),又■=■=■=R(外接圆半径),(1)-(2)得:52-42=2■·(■-■),即9=-2■·■,∴■·■=-■.

角度3:从条件点O是△ABC的外接圆圆心入手.O是△ABC的外接圆圆心,也就是△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过点O作OD⊥BC于点(如图1),则D为边BC的中点,且■·■=0,从而■·■=■·■+■·■=■·■=(■-■)·[■(■+■)]=■(■2-■2)=-■.

角度4:从结论入手,借助于圆弧所对圆心角等于其所对圆周角的2倍,结合正弦定理求解.

■·■=(■-■)·■=■·■-■·■

=■■cos∠AOB-■■cos∠AOC

=R2cos∠AOB-R2cos∠AOC

=R2cos2C-R2cos2B=R2(1-2sin2C)-R2(1-2sin2B)

=2R2sin2B-2R2sin2C=■[(2RsinB)2-(2RsinC)2]

=■(AC2-AB2)=-■.

方法评析:一个小小的题目,从多个角度切入,囊括了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数量积、三角的倍角公式、正弦定理及平面几何中圆的性质等知识,体现了特值法、数形结合、向量与数量的等价转化等思想方法和解题时强烈的目标意识.

从上面可以看出,解题时如果能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巩固知识,掌握方法,以达到摆脱题海,事半功倍之效.我们平时在教学时是否也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呢?

二、研题,从优化问题的解题思路着眼

当下的教辅资料或教学杂志上对数学题目都有较为详尽的解答,教师如果只是“拿来主义”,既不利于自身的专业成长,也难以将问题讲清、讲透,教学效果必打折扣.如果能够仔细研读问题的解答,加以深入的思考,从优化问题的解题思路着眼,从方法的层面将问题研透.长此以往,教师看问题就有了高度,解题思路也就变得“自然”了.

【问题2】设M是定圆O外的一个定点,试问:在定圆O内是否存在一个定点N,使得对于定圆O上的任意点P,比值■为定值?若存在,求出该定点N;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原解答在连接MO交定圆O于定点A,并延长MO交定圆O于定点B后,在直径AB内截取定点N,使得■=■,然后通过作辅助平行线利用比例相等证明点即为所求.笔者仔细品读后,惊叹点取法及证明构思之妙,但同时亦觉得点来得太突兀.笔者思索,能不能从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给出一个简单、自然一点的解法呢?

【解析】这是一个探索性问题.我们不妨假设在定圆O内存在一个定点N,对于定圆O上的任意点P,比值■为定值.既然对于定圆O上的任意点P,比值■为定值,那么自然容易想到点P在特殊位置(切点P0处)时当然成立(如图2).注意到△OMP0是直角三角形,若作P0N⊥OM于点N,便会得到Rt△OMP0∽Rt△OP0N,从而有■=■=■为定值.则点N可能就是所求的定点.下面只需证明对于定圆O上的任意点P,比值■为定值■即可.

(1)当点P与点A或B重合时,易证■=■=■=■=■.

(2)当点P为圆O上异于点A、B的任意一点时(如图3),Rt△OMP0P0N⊥OM?圯

OP02=OM·ONOP=OP0=r?圯OP2=OM·ON?圯■=■?圯△OPN∽△OMP?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文[1]的结论是一致的,因为由文[1]的■=■=■可得■=■=■=■.另外,运用上述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尺规作图作出点.

三、研题,还需甑别“正确解答”中隐藏的错误

数学综合问题由于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容易出现理解性偏差,导致等价转化并不“等价”,从而引发错误,特别是在“歪打正着”得到正确结果的情形下,错误隐蔽更深且不易觉察,甚至在一些大型考试题所给解答中也出现.

【问题3】已知函数f(x)=lnx+■x2-x,若存在x∈[1,2],不等式a+3x-xf′(x)<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由条件,f′(x)=■+3x-1.

题意即?埚x∈[1,2],使a+3x-x(■+3x-1)<0成立,

即?埚x∈[1,2],使a+3x<3x2-x+1成立,

即?埚x∈[1,2],使-3x2-2x-1

即(-3x2-2x-1)min

令g(x)=-3x2-2x-1,x∈[1,2],得[g(x)]min=-17.

令h(x)=3x2-4x+1,x∈[1,2],得[h(x)]max=5.

∴-17

【剖析】本解答的结果正确,过程上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知道:?埚x∈[m,n],a>g(x)?圳a>[g(x)]min,x∈[m,n].

?埚x∈[m,n],a

但是,?埚x∈[m,n],g(x)

因为③式中g(x)中的自变量x与h(x)中的自变量x须为同一个量,而④式中[g(x)]min与[h(x)]max并不一定在同一个x处取得.

那么,参考答案给出的结果为什么恰好是正确的呢?

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可以发现g(x)在区间[1,2]上为减函数,h(x)在区间[1,2]上为增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g(x)与h(x)的草图更是一目了然),从而当x=2时[g(x)]min与[h(x)]max恰同时取得!由此可知,参考答案中由①推出②并不具备一般性意义,有点“歪打正着”的感觉!

无独有偶,请看下一道题.

【问题4】已知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常数0

本题是2007年江苏某市高考模拟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问题,此题有教师通过分类的方法给出从正面思考的解题过程,并指出:一般地,对?坌x∈D(区间),“命题p∨q恒成立”并不等价于“命题p恒成立或命题q恒成立”,而且要解决p∨q型恒成立问题比较困难.因此,建议解题时最好避免将问题转化为这种形式.笔者思考的是,如果解题时转化成了该形式,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做下去呢?经过探索,笔者发现借助否命题从反面来考虑,即可以利用命题“?坌x∈D,命题p∨q恒成立”的否定是“?埚x∈D,?劭p且?劭q来实施.

【解析】由条件,Sn=41-(■)2,代入■<2中,

问题转化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k,

■>0恒成立.

即:对于任意的正整数k,c<4-6×(■)k或c>4-4×(■)k恒成立.

该命题的否定为:?埚x∈N*,使4-6×(■)k≤c≤4-4×(■)k成立⑤.

取k=1,得4-6×■≤c≤4-4×■,即1≤c≤2.

取k=2,得4-6×(■)2≤c≤4-4×(■)2,即■≤c≤3.

取k=3,得4-6×(■)3≤c≤4-4×(■)3,即3■≤c≤3■.

由条件0

从而所求c的取值集合为CUA={c|0

值得注意的是,本解法若将⑤“?埚x∈N*,使4-6×(■)k≤c≤4-4×(■)k成立“转化为:[4-6×(■)k]min≤c≤[4-4×(■)k]max,k∈N*,则有1≤c<4,从而得所求c的取值范围为0

让“研题”成为数学教师的解题习惯,在“研题”中拓宽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在“研题”中感悟数学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研题”中甑别错漏、优化解题的思路,必将有助于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参 考 文 献]

[1]陈世明.数学问题解答1783[J],数学通报,2009(4).

[2]刘卫东.一类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错误解法[J].数学通讯,2008(13).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等价定值定点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等价转化
圆锥曲线的一类定值应用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n次自然数幂和的一个等价无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