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史视角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2013-04-29张虹
张虹
摘 要:全球史的诞生,为我们观察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当我们透过全球史的视角来看待宗教的起源与发展时,能够用更恢弘的视野和广阔的胸襟去理解宗教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全球史视角;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中图分类号:K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053-03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课题,学者们对此观点各异。麦克斯·缪勒作为宗教学的奠基人,认为宗教起源于“无限观念”,它“是所有宗教的最重要的史前动力”[1],是人类信仰发展的根基。弗洛伊德在其宗教著作《图腾与禁忌》中用精神分析法来解释宗教的起源,认为宗教是人们在生产力水平低下,认知能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自我构建的一种心理安全机制。宗教人类学家马雷特认为,宗教起源于“原始人面对周围世界中某种非人性的、可怕的力量和权能时自发产生的对它们的敬畏感、神奇感和恐惧感”[2]。
概括起来,对于宗教的起源较有影响的观点大致有自然神话说、图腾说、物神崇拜说、万物有灵论等。尽管说法不一,但不可忽视的是宗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民众精神的教化、社会秩序的规范、民族文化的传承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即便在今天,它仍旧能够弥补法律和司法体系上的一些不足,能从道德上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向善。
在今天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全球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高的、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能让我们对宗教的信仰自由与和谐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宗教的形成与扩张,全球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尼尔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在《西方的兴起》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表述。此外,他还提出“共生圈”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形成的过程中,各文明之间不断进行着交流与碰撞,其结果就是形成了跨文化交流,随着这种交流的逐渐频繁,整个人类社会开始连结在一起,起初是欧亚共生圈的连结,随后就是全球共生圈的连结。麦克尼尔在概述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思想的形成与扩张时,关注的重点除三者力量的消长变化外,就是其对欧亚和全球共生圈的连结在思想上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组织上的整合作用。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这几大宗教形成与发展的轨迹。
一、佛教、印度教
公元200年,希腊文明在经历了自身的繁荣和对外扩张的辉煌后丧失了继续拓展的能力,中国的儒家传统由于汉朝崩溃后的内乱和蛮族的入侵,也经历了类似的衰落而踌躇不前。与之相反,此时的印度文明在国内和国外都处于积极的扩张中,并为半数以上的人类文化遗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公元200年到600年,印度宗教的变化成为欧亚世界最为重要的思想运动。
在印度文化向东南亚传播的早期阶段,佛教的作用一直很突出。印度文明影响所及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之前希腊文明的影响在欧洲所覆盖的地区。佛教沿着印度支那的沿海平原不断地向北扩张并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其影响不仅遍及中亚还延伸到了中国。印度宗教对地中海基督教世界的影响则是不显著的,只能从基督教追求神圣的极端表现、禁欲行为的细节等方面找到两者的某些相似之处。但是,印度教较强的包容性和佛教徒的经营不善,使得佛教在海外赢得辉煌胜利的同时在印度国内却逐渐收缩和沉寂了下去。
7到8世纪时,伊斯兰文明的扩张包围和孤立了印度世界,但这对社会根基薄弱、政治长期分裂的印度来说影响不大。此时,宗教的中心地位在印度更加突出,社会组织围绕着神庙建立起来。但怛特罗派(Tantrism密宗)和印度教哲学发展的最终结果却破坏了佛教在印度的独立存在。10世纪末佛教在印度本土已成为一个空壳,随着穆斯林征服者的到来,佛教从它的诞生地被根除了。
16世纪时,由于伊斯兰教的不断入侵,印度教已经从属于伊斯兰教的宗教社会之中了。锡克派运动试图将印度教的多神崇拜和伊斯兰教的严格立法融为一体,但最终归于失败。对于整个印度教来说,16世纪群众性宗教和文学运动的意义更为重大。这一运动重新确立了民众信仰的对象,印度南部的土语作为鼓动宗教热情的媒介,极大地增进了教徒的感情。但是,这种变革却无力挽救海外的印度教,在“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几乎完全取代了湿婆崇拜,佛教也只在锡兰、缅甸和暹罗地区流传了下来”[3]。
二、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是令人惊讶的,穆罕默德仅凭一己之力竟如此迅速而剧烈地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他宣称存在上帝安拉,并由安拉对人类进行末日审判,由安拉的预言者穆罕默德来传递上帝的启示,从而引导民众去服从安拉的旨意。穆罕默德的启示兼备神学上的简易性和立法上的特殊性,具有高度的内在说服力,从而吸引了犹太人、基督徒以及大量放弃游牧生活从事农业或商业的阿拉伯人。
奥斯曼在位时,伊斯兰教世界发动了第一次穆斯林大征服,控制了叙利亚、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伊朗等地区。穆斯林的军事扩张一直持续到715年,此后形势发生了逆转,接连的挫败和围攻拜占庭的失利以及内部各地区和派系间的冲突加剧了穆斯林世界的动乱。直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依靠官僚体系和国家常备军的力量,才较为有效地弥合了阿拉伯和非阿拉伯穆斯林之间的裂痕,来源各异的民族才得以自由融合,伊斯兰教文化才开始繁荣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才逐渐兴旺发达起来。与此同时,穆斯林世界的贸易圈也在不断地将印度、中国以及基督教地区纳入其中。
16世纪初期,穆斯林世界遭受到了三次重创:在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上,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对伊斯兰教进行了讨伐;俄罗斯的崛起,则使西部的穆斯林苏丹国家再也无法抵挡俄国的军事力量;穆斯林内部也发生了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严重分裂。
16世纪末,土耳其人击退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侵犯。在鄂图曼帝国的帮助下,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消除了葡萄牙人对其在亚洲南部政治和商业地位上的威胁;俄罗斯人在西伯利亚西部游牧地区的扩张和喇嘛教在中部和东部游牧地区的发展,则击退了北部边界上伊斯兰教的势力。然而,穆斯林国家对此却无能为力,只能对其置之不理。因为,伊斯兰教文明内部的分裂对其所带来的打击是最为惨重的,穆斯林世界的思想受到了严格的禁锢,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损耗,这也是伊斯兰教文明在近代衰落的主要原因。16世纪以后,直到17世纪晚期,穆斯林的军事胜利减少了,但他们和平传教和劝导皈依的活动却从未停止过。
三、基督教
与伊斯兰教的形成与扩张不同,基督教的影响在最初的六个世纪里,以巴勒斯坦为中心呈同心圆的方式在向外扩散。但伊斯兰教兴起后逐渐吸收了大批的基督教徒,从而改变了地中海世界宗教力量的对比,使得公元800年到1000年间基督教不得不从它最古老的中心——地中海退却了。除伊斯兰教在地理和文化上的威胁外,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浪潮再一次向基督教世界席卷而来,拜占庭帝国的实力被削弱了,法兰克王国实现了统一,爱尔兰皈依了基督教并在不列颠展开了与罗马争夺主教权力的斗争。
8世纪后半期,基督教世界的发展相对较为平稳,没有受到外来力量的侵扰,拜占庭通过贸易手段,法兰克通过军事征服和宗教皈依的手段,分别从东部和西部将基督教世界的地理范围及社会力量向欧洲内陆大大地推进了。但是,这一成就却被基督教世界内部拉丁与希腊之间的尖锐冲突所抵消了。此外,对东部基督教世界意义更为重大的是斯拉夫人的皈依。于是到9世纪末,基督教世界呈现出了二重性的特征,东部以希腊和斯拉夫人为主,西部则以讲拉丁语和日耳曼语的民族为主。
10世纪,西欧在击退了蛮族入侵的浪潮后,内部的拉丁基督教世界、君主国家、世俗与教会的封建公国以及城市国家之间又展开了权力之争。虽然带来了长期的战乱和纷争,但正是这些持久的、多重性的、充满了无休止的变革与竞争的长期混乱,使得西欧社会得以流水不腐、常变常新;同时,这些痛苦的因素也是使西欧充满活力、逐渐强盛的主要推动力。
基督教文化在11世纪之前,尽管在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和拜占庭等地闪耀着零星的火花,但总体上处于守势,没有突破与创新,与穆斯林文化的发展水平相差悬殊。11到13世纪,西欧社会内部经过不断的开拓,形成了一个日益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甚至将整个西方社会都纳入了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其中所蕴含的财富、人力、文化和艺术创造力,使拉丁基督教世界的东扩成为了持久的、有组织的事业。于是,德国北面和东面的广阔疆域、易北河外的斯拉夫地区、波兰与萨克森之间的异教之地、波罗的海和沃尼亚地区都成为了拉丁文明所覆盖的范围。
17世纪马丁·路德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将欧洲大陆分为了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这不仅在文化领域内促进了欧洲新宗教体系的产生,也大大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把欧洲文化遗产分为了“古希腊文化和犹太——基督教原理两个基本成分”。两大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异常复杂的,有时又是自相矛盾的。宗教和世俗主义在其间相互撞击、影响与借鉴,既增强了欧洲文化的多样性,提升了知识和道德力量的高度,又开拓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新领域。宗教革命和文艺复兴充分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类的智慧和潜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在那些具有天赋和处于关键位置上的杰出人物的带领下,欧洲走上了独特的近代发展道路,并逐渐将全世界都带入了这条道路。
在研究了三大宗教起源与发展的轨迹后,麦克尼尔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旧社会解体和文化崩溃的现象,各文明都在宗教方面采取了应对的措施,但结果和影响却不尽相同。古罗马采用宗教革命的方式来挽救社会解体,结果却导致了基督教的兴起。16世纪,印度采用宗教变革来抵御文化的崩溃,结果却出现了印度教的普遍复兴。而欧洲则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同文艺复兴一起加速了中世纪旧秩序的瓦解,使世俗主义成为欧洲近代历史的主要特征。
麦克尼尔作为全球史学派的巨擘之一,一生都致力于编纂一部全人类各个部分相互交流的世界历史,他认为“通过构建个人与人类整体之间休戚与共的密切联系,可以降低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由于相互冲突而造成的毁灭性”[4]。因此,全球史的出现为我们从整体上观察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制高点。透过这一视角,能让我们用更恢弘的视野、更广阔的胸襟去洞察和理解宗教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尽管三大宗教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残酷的战乱和纷争,但宗教中的合理与精华之处也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它为我们今天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人们信仰的自由和跨文化交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麦克斯·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吕大吉.西方宗教学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威廉·H.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
〔4〕William H.McNeill,Mythistory,or Truth,Myth,History,and Historians,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91,No.1.(Feb.,1986).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