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宗旨镌刻在党的旗帜上
2013-04-29省委研究室调研组
省委研究室调研组
近年来,张家港党建工作唱响时代新歌:以践行党的宗旨为价值取向,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在全国率先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指标体系,并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强力推进,探索了一条组织有责、党员有为、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实践路径,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双向推动、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
强化功能定位,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功能明晰的指标体系。坚持目标引领。统筹考虑服务网络、体系、载体、能力、机制等要素支撑,切实做到评价理念、体系构建、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的有机衔接,推动基层党组织从管理型、家长型、封闭型向服务型、民主型、开放型转变。注重分类指导。农村党组织重点在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上发挥作用;社区党组织重点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上发挥作用;企业和新社会党组织重点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上发挥作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重点在服务大局、加强队伍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上发挥作用。科学细化指标。在共性指标设定上,涵盖了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行为、服务保障等指标。在个性指标设定上,根据不同类型,分别细化指标。在考核指标设定上,按照党组织自评、党员和群众测评、上级党组织考评分别权重计算。
推动党建统筹,着力编织开放融合、盖边沉底的服务网络。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有效整合区域内党建、行政和社会资源,畅通各类党组织共驻共建、发挥作用渠道。优化区域党建布局,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比较松散的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链接行业化党建纽带。将党建网络延伸到沿江区域、商贸圈、驻外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充分发挥条线、涉外部门职能服务和党建资源“两个优势”,统筹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培育社会化服务队伍。按照“支部+协会+志愿者”模式,培育群众性服务团队。鼓励和支持党员加入社会工作者行列,建立党员志愿者信息库。
契合群众需求,着力创新无缝对接、务实管用的服务体系。力求“菜单式”解难。建立群众诉求公开征集、集中化解制度,每年在全市基层党员群众中公开征集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各级党组织服务职能进行有效对接,形成“问题群众点、难题组织解”的互动服务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以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将村、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对网格内居民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创新“组团式”服务。将共建单位或本区域干部、社会工作者联合组成服务团队,在包干的网格内亮牌承诺,并以逐户上门走访的形式,倾听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各负其责”的精细化服务模式。
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内容多元的服务载体。构建虚拟联系服务群。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资源,依托“12345便民热线”、“便民服务网”,为群众提供全天候信息服务。创办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及时回应、解决群众诉求。打造实体党建服务圈。深入推进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高标准建成604个区域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实现对市所有村、社区全覆盖。建立“党员中心户”,为广大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农村发展提供平台。拓展主题活动覆盖面。突出服务发展主题,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服务社会主题,在各党建区域集中开展“党群互动促和谐”活动。突出服务群众主题,广泛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
激发主体活力,着力培育作风优良、能力突出的服务队伍。龙头引领建队伍。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着力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强化培训提素质。围绕提升宗旨意识和服务本领,有针对性地举办机关干部行政管理能力培训班等,切实提高机关干部党建工作执行力。开办远程网络学校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学历教育班,通过知识结构优化提高农村干部综合素质。民主管理激活力。全面实施党代表任期制,深化镇党代会常任制,建立党代表联络机构,完善基层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广泛搭建党群议事平台。
优化制度设计,着力健全科学长效、保障有力的服务机制。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立完善市领导班子成员“六个一”蹲点联系制度,定期开展基层调研、蹲点走访、信访接待工作。实施区镇机关干部住(区)镇制度,所有区镇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周至少两天吃住在镇(区),并建立登记考核、现场抽查等制度,实现硬性约束、动态管理。在村、社区党组织推行“党员干部民情日记”、“党群联系卡”等制度,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帮解民忧。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党费支、社区筹、单位补等办法,优先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将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和党员教育管理经费纳入市、镇(街道)财政预算。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按照市定考核评价指标,引入社会化考评机制,努力使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让群众满意,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启示
以理念创新推动实践创新。思路决定出路。张家港市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准确把握党建工作发展大势,抓住和突破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事关长远的重点难点,以科学的指标体系界定不同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积极探寻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特点规律,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力有序开展。实践证明,理念越超前,发展实践越超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越富有时代气息和实际成效。
以服务群众引领工作导向。目标凝聚力量。张家港市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坚持把服务作为价值取向和工作重点,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思想,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强根固基中彰显了党的先进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实践表明,强化服务导向,激发主体活力,是基层党组织实现政治功能的必然选择。
以资源整合优化组织架构。结构影响功能。张家港市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注重加大各类资源整合力度,统筹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克服了城乡分隔、条块分割、区域内不同类型党组织各自为政的状况,构建了更加精简、扁平、弹性的组织体系,充分释放先进党组织的优势辐射效能,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实践证明,只有盘活党内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形成基层党组织服务的强大合力。
以培育载体强化工作抓手。路径关乎成败。张家港市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着眼群众多元化需求,精心培育微观服务亮点,积极推进集成创新,全力打造服务品牌,推动党建服务方式转型和服务功能升级,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呈现出1+1>2的聚合效应。实践证明,只有创新服务方式,强化载体建设,才能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特色化、实效化。
以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制度内化效能。张家港市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首创精神,及时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注重各种制度要素的有机整合,形成了联系服务群众、恒常激励政策、社会化考评等制度。正是这样一些相互衔接、指向一致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规范、高效和可持续开展。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常态化运行、长效化落实的有效机制,才能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步入科学化轨道。
(调研组成员:吴剑铭、邱海军、臧佩洪、周兴年、许洁冰)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