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

2013-04-29徐东海

群众 2013年7期
关键词:山海欠发达协作

徐东海

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最高、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衢州、丽水、舟山等地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近年来,浙江持续实施“发挥优势,山海联动,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赶超”战略,促进全省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一、从全省战略层面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早在2001年8月,浙江就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3年1月,浙江省首次提出把欠发达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育。2005年12月,浙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2009年5月,浙江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强调依靠改革动力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形成区域间分工合理、要素互补、合作共赢的协调发展机制,努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2011年,浙江出台了《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启动了新一轮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工程,力争欠发达地区所有县(市、区)到2015年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缩小。

为保证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的落实,浙江各地建立健全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自2005年起,省委常委会每年听取欠发达地区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每位省委常委、副省长确定联系一个欠发达县(市、区),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实际,研究制定干部考核办法,鼓励优秀干部到欠发达地区任职,有效引导干部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建功立业。

二、充分运用政策手段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2001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若干意见》等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充分运用政策手段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据初步统计,为落实这些政策,仅“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对欠发达市县的补助超过800亿元。

为抓好欠发达地区重点扶持工作,浙江专门出台了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意见。单独为一个民族自治县出台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这在全国各省区中还是首例。“十一五”末,浙江决定启动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若干意见》。从2011年起,连续三年对泰顺、文成等6个重点欠发达县,及磐安、衢江等6个比较困难的欠发达县每年分别给予2亿元、8000万元的扶持资金。

为进一步增强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浙江省直有关部门和经济发达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专项帮扶政策,从资金、项目、人员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确保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工作更加细化、实化;大多数发达市县也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结对帮扶的总体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这些政策涉及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浙江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的政策支持体系。

三、创新和打造有效平台力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浙江将衢州、丽水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称之为“山”,将杭州、宁波、绍兴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称之为“海”。为更有效地推动帮扶政策落实,浙江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搭建了“山海协作”平台,形成了政策推动和帮扶平台建设相结合的有效工作机制。

2003年,浙江先后出台了《全面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若干意见》、《山海协作工程“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与衢州、丽水、舟山等欠发达地区65个县(市、区)结成对口协作关系,通过产业转移、资源产业合作、建立协作园区等方式,开始双边互动全面对接。协作主要以项目合作为中心,以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为主线,推进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组织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向发达地区合理流动,动员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从而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是山海协作的活力之源。浙江出台政策,在稳定原有结对帮扶政策的同时,借助投资洽谈、招商会等途径,支持市场主体对接。在政府搭建的“山海协作工程”平台上,浙江利用市场、产业和要素的互补性,因“地”制宜展开协作,摸索出一套以对口造血帮扶为主的新办法。

针对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薄弱环节,浙江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实施“欠发达地区卫生技术人才支援计划”、“市校县校合作开发计划”等项目,逐步形成了校、地、企互动合作。此外,还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了1279个乡镇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004年12月,浙江在全国第一个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率先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其核心内容为:把新型城市化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动力,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着力点和支撑点,形成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支撑和促进新型城市化互进共促的良性发展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浙江立足自主发展,把城镇化战略重点放到加快推进区域中心镇发展上,把新农村建设着力点放到中心村培育上,并强化农业体制创新、科技创造、文化创意、能人创业、生态创优的“五创”机制,努力提高美丽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山海协作”工程的深入,有力地推动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区域协调成效明显:2009年——2012年,浙江全省25个欠发达县市实现GDP为2005年的2倍以上,其中有22个欠发达县市GDP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衢州、丽水两地的经济增长率都在两位数区间,明显高于该省发达地区。

通过对浙江的考察,笔者以为,我们必须善于学人之长,取其真经,从兄弟省的创新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再掀江苏特别是苏北比学赶超的热潮,进一步加快全省各地区域协调发展进程。

实行个性帮扶,助推后发地方经济腾飞。建议省里在“一市一策”基础上,统筹考虑苏北县区发展内在需求和发展特点,在土地、人才、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奖补、资金配套比例、地方债务化解等方面实行个性化帮扶,实行“一县(区)一策”,切实推动苏北县区经济快速发展。

用好市场机制,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富帮穷”,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将苏中、苏北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苏南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合作发展。既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又促使发达地区转型升级,实现互动共赢发展。

搭建发展平台,促进苏北板块加速隆起。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借助投资洽谈、招商会、南北合作开发等途径,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和南北共建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展开苏南、苏中、苏北三方协作。

立足自主发展,激发县区一级活力动力。只有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才能使区域发展既保持活力,又保持协调。我们应在继续增强欠发达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上多做文章,按照“能放都放”原则,采取省、市政府委托、授权、机构延伸等办法,将发展自主权更多地交给县区,以激发县域经济的活力,进而把面上的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作者系淮阴区委副书记、区长)

责任编辑:汤建奎

猜你喜欢

山海欠发达协作
下一场山海
山海为鉴
《山海涧》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一湾山海融“四美”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协作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