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2013-04-29陈淑贤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观察法探究思维

陈淑贤

初中生物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面广、探究性强,对于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观察、探究、操作是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热情和实践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这种强烈的情感,诱发了探索的欲望和创新动力。生物学科是新世纪的综合学科,因此,对学生培养观察方法,实践操作思维和探究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激发兴趣,引导观察。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观察方法。

1.验证观察法。立足课本,通过观察,对科学现象、本质特征的理论进行观察对比验证。例如,课本以蝗虫、虾为代表动物,通过观察得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师要把课本提到的河蟹、蜈蚣、蜘蛛等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验证,强化学生的记忆。然后根据验证结果,去认识更多的同种动物。验证要以课本的文本为学生验证的立足点,让学生的观察灵性得到张扬。

2.比较观察法。比较观察法是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到差异,以及从差异中寻求共同点和因果关系等必然的联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一是平行脉和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果: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同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有利于光合作用的缘故。

3.循环观察法。循环观察法是指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精心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直接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4.动态观察法。此法常用于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生物现象变化等方面的观察。例如,在探讨鳍的功能时,将一条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剪掉,把另一条的尾鳍剪掉,让学生观察两条鲫鱼的游泳姿态和速度。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总结出各个鳍的作用。

观察的方法是科学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效果好的话,可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科学知识建立在高度直观的基础上,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力

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活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形成个性特征,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与发展的过程。自主探究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催化剂和调节剂,如何充分培养学生在科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实践求知的精神与素养,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大力培养跨世纪一代人才的重要课题。

1.创设情境,启发探索。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实验特点,先进行理论教学,在进行动手实验操作,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充分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在探索中受到教育,得到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有所发现,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关系,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的积极思考创造条件,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充满诱惑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例如,在教授“蜗牛”一节时,开始把自己准备好的蜗牛放在玻璃板上,活生生的蜗牛在玻璃板上不停地爬动,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促使学生自主参与,不知不觉产生了思维与文本的对话。

在启发探索的背景下,留有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尽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积极评价,鼓励探索。正确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细心爱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首创精神。对于学生的探索要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动一动,你能够知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得出科学的结论,得到因“会学”而“学会”的甜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讲到“人体的形态结构”一课,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指出心脏、肺、胃、肝等器官的大致位置,学生能够正确地指出后,教师可以鼓励:“你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医生了。”

探索性学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需要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只有教师构建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真实性和现实性、开放性和准确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把认知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从而驱使人们去发现、去创造。

三、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

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特有功能,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感知体验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思维。

比如,在做“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时,有学生提出:“甲试管没有吹入任何气体,所以没有变化;而乙试管吹入了二氧化碳气体,肯定会变浑浊。”我们马上肯定这个学生的问题提得很好,并说明在这个实验中,甲试管是用来对照的,但是没有对比性,实验的器材和过程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呢?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可以用打气针或者注射器向甲试管反复注入空气。学生就会更好地掌握了。

在试验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实验,找出试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完成实验报告,使学生在实验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认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实验思维中真正领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又能提高实验兴趣,从而主动地去追求知识。

综上所述,观察是学习自然科学最基本的认识方法,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深深地感到,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思维,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学生的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并将新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创造条件。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观察法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观察法求解至少有一个有理根的一元高次方程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
行动观察法评价的5种应用形式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