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3-04-29曾访友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

曾访友

摘要: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纳曲替高教授说:“物理学是研究自然,是涉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学问。”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固守在客观的知识体系上,自主学习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内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内化知识

我校物理组作为学校申报省级课题的一支小分队,在周靖馨教授等专家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多种理论的武装,以及相互的讨论研究,在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上有了一些心得。笔者下面就自己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高中物理探究学习的背景

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中学物理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代替了整个课堂,忽略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的作用,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很小,思维也局限在教师所做的围墙里。不难想象,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

二、高中物理探究型教学模式的设想

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以指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自主小结(结合检测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结构,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设计。

三、高中物理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程序

(一)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学习探求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内化新知识做准备。

例如,在摩擦力的情境创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实验:滑块在没有充气的气垫导轨上,轻推一下,观察到滑块很快停了下来;充气后,轻推一下,可以来回运动,几乎不停下来。学生一看到这样的现象,立即发出惊奇声,兴趣高涨,吵着要再看一次。虽然好像课堂上小乱了一下,但学生的热情却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这时候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摩擦力,这样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本节课内容的讲解作了很好的铺垫,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比较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提问、师生之间提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由单向接受向多元化的学习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逐步提高。

我把摩擦力教学设计成如下一些实验和问题:

1.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列举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事例。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学生也列举了许多有意义的事例,如人平时走在路上比较平稳,但踩到西瓜皮上或在雨天走路时很容易滑倒;穿溜冰鞋在溜冰场上很容易,但在一般地面上却溜不起来……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尝试一下根据教师设计的要求去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生活的一些事例进行模型化,因为在教学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通常是以一些具体的模型呈现出来的。

2.用手紧贴桌面向后拉,有什么感觉?(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

3.用弹簧秤拉木块可观察到什么现象?(把生活的事例与实际的教学模型相结合)

4.当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时,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目的是通过联系旧知识来知道测摩擦力的一种方法。)

5.根据几组实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在下面的自主学习环节中展示出来)

(三)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学生要想对其他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必然要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要他肯动脑,我们就可以引导其走上正轨,每节课都能让这部分学生有适当的表现机会,就会逐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例如,在摩擦力决定因素的探究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进行。(可先让学生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一组实验:1.先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记录读数;(此处可以拓宽学生思维,手拉弹簧秤去拉动木块,会发现弹簧秤的示数不稳定,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讨论引出更好的方法,使下面的木板运动,去读数效果非常好)

2.在木块上放钩码,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记录读数;

3.增加钩码的数目,再重复上步骤;

问题:通过刚才的第一组实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第二组实验:把木块放在桌面上和放在玻璃上进行实验对比,并记录数据,通过两次对比实验分析滑动摩擦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三组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四)课堂小结

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扼要复述课堂内容,再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指重要的知识点,与自然生活的联系。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让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必要时可以举行论文竞赛,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考评小组,通过一定的程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评选。评比的原则有:创造性、合理性、通俗性。并分成不同的等级进行奖励。

例如,在摩擦力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论文题目《假如地球上没有摩擦力》。表面看不出,一旦进入学生的思维世界,你会惊叹无比,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之不可思议,平时听不到的想法会一一展现在你的面前。真应了一句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的学生说:人和所有的物体就会像在游乐场坐碰碰车一样,到处撞来撞去。有的学生说:人就会像喝醉了酒一样不受控制了。还有学生说:人会随风飘移,好爽……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学生理解接受和消化,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我们也希望以当前基础课程改革为契机,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新课程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