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贝尔奖获得者师徒关系分类探究

2013-04-29孙习习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7期

孙习习

摘 要 师徒关系是近三十年来备受西方组织行为学者青睐的话题,师徒关系对徒弟的职业生涯和人际关系提供方向、支持和反馈。在总结师徒关系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的师徒关系,文章的最后提出研究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师徒关系 正式师徒关系 非正式师徒关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图分类号:G641. 2 文献标识码:A

许多学生的成长经历中,总有一位或几位起重要作用的恩师,他们既教书,又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努力教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学习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独立创新。纵观诺贝尔奖100多年的历史,发现众多获奖者有着师徒关系。名师出高徒,精博的导师将自己的学识、思想传承给自己的学生,引导诺贝尔奖得主踏上成功之路。萨缪尔森获奖时说过一句话:“我可以告诉你们怎么样才能得到诺贝尔奖金,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的指点。”那么,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师徒关系呢?本文试图对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的师徒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师徒关系

师徒关系被定义为一个更年长的、经验更丰富的、知识更渊博的师傅与一个经验欠缺的徒弟之间进行的一种热情的人际交换。师傅会给徒弟提供建议、忠告、反馈以及提供与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支持和庇护,包括社会心理支持、职业生涯指导和角色榜样三个维度。学术界对师徒关系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徒弟成果的影响。师徒关系对徒弟的影响包括提升徒弟的职业生涯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强化徒弟留在组织的动机,使徒弟产生更高的进步期待,提升徒弟的组织承诺和组织公平感知,同时也能够影响徒弟的薪酬水平和晋升。

Feeney和Bozeman(2008)探讨了师徒关系与网络结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得出师徒关系中存在着社会资本的焦点(网络结点),并且网络结点与徒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进步有关。社会资本是指所拥有的网络中的资源,有时候师傅的网络资源会给徒弟的职业发展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而徒弟的网络资源也能为师傅建立更广阔的支持网络。有学者运用社会网络理论探讨师徒关系,他们将师徒关系作为一种多样化关系现象,是一个发展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不仅存在着正式的师徒关系,也存在着非正式的师徒关系。正式师徒关系将提供更多组织内部的网络连带关系,而非正式师徒关系将提供更多组织外部的网络连带关系。

正式师徒关系是由组织计划和实施的,亦即由组织介入进行配对,或是利用随机的方式产生。有些学者认为正式指派的师徒关系,是可用来作为组织中员工社会化、训练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良好工具。因此许多组织认同师徒关系的价值,并试图予以正式化,并纳入资深管理者及专业人员的生涯发展规划的一部分。非正式师徒关系是一种自然发生的关系,不需要外部的组织力量介入,关系的开始通常是经由工作或是非工作上的互动所形成,徒弟经由师傅给与的重视而觉得自己更有价值。因此非正式的师徒关系中,不涉及正式的管理架构,不受组织管理的约束,而且师徒之间并无特定的目标、规范和标准。

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师徒关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师徒关系主要发生在教育领域而不是工作组织中,工作领域中的“师傅”与教育领域的“导师”的概念相类似。导师是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中指导学生学习、自修及写作论文的专门人员,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德,帮助学生选修科目、课程,指定学生阅读的书目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报告等,并与学生展开定期的讨论与指导。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而且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导师”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的师徒关系更多的是发生在求学阶段,表现的比较明显的是导师的科研能力学术造诣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师徒关系也可以分为正式的师徒关系和非正式的师徒关系。正式的师徒关系是由学校促成并认可的导师和学生的直接培养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显性和强制的,导师有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义务和责任,学生则有接受导师知识和尊师重教的责任,这一师徒关系主要发生在成长环境的教育背景中;非正式的师徒关系是由导师和学生各自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的,是不受制度束缚的隐性关系,双方没有既定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双方的意愿自愿形成的关系,包括导师的导师、导师的朋友、导师的学生等所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学生间接形成的指导关系,以及学生自身的社会网络关系形成的指导关系,非正式的师徒关系主要发生在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中。

(一)诺贝尔奖获得者间的正式师徒关系。

诺贝尔奖自首次颁奖以来,已经产生几百位诺贝尔奖获奖者,这些获奖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紧密联系。由于获奖者普遍年龄较高,一个获奖者可能有几个获奖导师和获奖学生,他可能是获奖导师的其中一个学生,是获奖学生的其中一个导师,其获奖学生又培养出获奖的学生,他和获奖导师又是获奖学生的共同导师等等很多种情况,他们之间的师徒关系比较复杂,并且出现较长的代际传承现象。为了简单明了的描述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师徒关系,本文将获奖者的正式师徒关系分为简单的链条式关系、辐射式关系、聚焦式关系和树形关系。

1、链条式,是一种长链条式的关系,即师徒相承延续四五代。190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培养的学生瓦尔特·能斯脱1920年获奖,获奖后的能斯脱又培养了美国的罗伯特·密立根,于192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密立根的学生卡尔·安德森于193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然后在安德森的指导下,唐纳德·格拉赛于196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诺贝尔奖师徒五代相继的历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见图1。纯粹单一的链条并不多见,通常是在一个链条中有多个分枝,这种结构的关系还有待继续研究。

2、辐射式,即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导师培养多位学生得主。约瑟夫·汤姆生共培养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查尔斯·威耳逊(1927年物理奖)、欧内斯特·卢瑟福(1908化学奖)、欧文·理查森(1928年物理奖)、威廉·亨利·布拉格(1915年物理奖)、威廉·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物理奖)、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1917年物理奖)和马克斯·玻恩(1954物理奖)。恩利克·费米共培养了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生,他们是欧文·张伯伦(1959物理奖)、李政道(1957年物理奖)、詹姆斯·雷恩沃特(1975年物理奖)、埃米利奥·G·塞格雷(1959年物理奖)、杰克·施泰因贝格尔(1988年物理奖)和杨振宁(1957年物理奖)。辐射式在物理学奖和经济学奖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见图2。

图1 链条式关系 图2 辐射式关系

3、聚焦式。一些研究者认为,现代社会环境的复杂和挑战使单一导师模式显得远远不够。人们有必要考虑寻求更多不同领域的多个人帮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而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Baugh & Scandura,1999)。研究者认为,多个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视野、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同时担当不同的指导角色,包括角色榜样、职业生涯和情感支持。聚焦式主要是指一个获奖者接受过众多获奖者导师指导,如198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德默尔特师从四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导师,分别是1932物理奖沃纳·海森堡1914诺物理奖马克斯·冯·劳厄、1989年诺物理奖沃尔夫冈·保罗和1918年诺物理奖马克斯·普朗克。聚焦式结构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师承关系中很常见,如图3所示。

4、树形。树形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树形结构节点之间有分支,并具有层次关系非常类似自然界中的树。诺贝尔奖或者中有一个典型的树形结构,由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斯特拉特作为第一个节点,最长持续了五代,形成了一个树状的网络结构。树形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单一的链式、辐射式和聚焦式结构虽常见但通常包含在树形结构中,如图4。

(二)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的非正式师徒关系。

非正式的师徒关系是自发形成的,不受制度束缚的隐性关系,双方没有既定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双方的意愿自愿形成的关系,非正式的师徒关系主要发生在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本文将非正式的师徒关系分为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同学关系和同事关系。

1、父子关系。家庭是人生开始的最初一堂课,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不可小觑,家长的文化知识素养和价值取向将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父母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突出的专业知识造诣对子女有耳濡目染的影响,诺贝尔奖获奖者中父母和子女均获奖的共有七对:居里夫妇和女儿伊雷娜居里均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劳伦斯·布拉格与父亲威廉·布拉格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尼·玻尔和奥格·玻尔,分别于1922年和197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曼内格巴恩和儿子凯·西格巴恩,分别于1927和1981年获奖;J·J·汤姆生和儿子佩吉特·汤姆生分别于1906年和1937年获得物理学奖;奥伊勒父子,分获1929年化学奖、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夫妻关系。在诺贝尔获奖者中,夫妻双方均获奖的共有四对。双方因共同的兴趣和志向结合在一起,双方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在工作和研究中相互启发相互协作,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夫妻获奖者包括: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夫妇在1903年因研究自发放射性衰变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妇的女儿伊雷娜在1935年因为研究人工放射性,与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一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卡尔·科里和格蒂·科里夫妇均为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纲达·缪达尔和阿尔瓦·缪达尔夫妇,分别获得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和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

3、同学关系。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少年时已经表现出惊人的天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大多毕业于名校。名校的背景使得那些具有突出表现的人能够聚集在一起学习和研究,良好的同学关系基础使(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29页)他们更能合作无间。正式师徒关系中的辐射式也是同学关系产生的基础,他们更倾向于拜大师为师,接受先进前沿的教育。诺贝尔获奖者中存在很多同学关系,弗里德曼(1976经济学奖)与斯蒂格勒(1982经济学奖)是同学;米勒(1990经济学奖)和索洛(1987经济学奖)也是大学同学。

4、同事关系。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人身上总有一些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一时期在同一个科研机构或同一个实验室工作,后来共同或各自诺贝尔奖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经济学奖获得者中托宾(1981)与西蒙(1978)和克莱因(1980)是同事;斯蒂格勒与阿罗(1972经济学奖)和索洛(1987经济学奖)在同一个研究机构工作。

三、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诺贝尔奖得主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师徒关系,既包括正式的师徒关系,也包括非正式师徒关系。正式的师徒关系可分为简单的链条式关系、辐射式关系、聚焦式关系和树形关系;非正式的师徒关系包括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同学关系和同事关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师徒关系探讨,对职业成功有重要的启示。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的师徒关系为“名师出高徒”这一论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也表明社会关系网络对职业成功的作用显著。Suzanne 和 Sherry(2004)提出在学术生涯中发展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在所有的工作领域中其作用都尤为显著。由社会关系形成的网络资源对个体职业发展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个体能够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成员的职位和地位帮助自己进步与晋升,将社会关系网络成员的社会资本转化为个人的社会资本,提升个人在社会和组织的职业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

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的正式师徒关系并不仅仅止于上述四种结构,还存在一种更复杂的网状结构。上述四种结构仅仅是网状结构图中的组成部分。未来的研究可以运用专业的软件将诺贝尔奖获得者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用网络图的形式更为直观的表现出来。□

基金项目:201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课题:师徒关系分类及其效应机制探究(项目编号:2012S0814)。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Hunt, D. M., & Michael, C. Mentorship: a care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tool[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3, 8(3): 475 – 485.

[2]Kram, K. E. Improving the mentoring process [J].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1985, 39(4): 40 – 43.

[3]Scandura T A. Mentoring and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97, 51(1): 58–69.

[4]Feeney, M. K., & Bozeman, B. Mentoring and network ties [J]. Human Relations, 2008, 61(12): 1651 – 1676.

[5]楼武林,吴殿廷,张艳平. 杰出经济学家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与启示——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例[J]. 传承,2010,(2):98-101.

[6]许合先.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领域知识与人才的传承规律及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2008,(6):50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