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努力协调“教”与“学”

2013-04-29张亚静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詹天佑课文语言

张亚静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线索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的最佳境界是为了不教,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与“学”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就必然能在传统教学程式上有所突破。为了理顺教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开始了如下尝试。

一、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一旦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就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极大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不能敏锐地发现语文知识中蕴含着含义深刻的句子,这就需要教师精选课内外的素材进行点拨。

每年中央电视的春节晚会成为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由于编导的努力,这些节目优中选优,适合不同年龄和阶层,为人们喜闻乐见。我们在教学中精选优秀的语言类节目作为提高学生兴趣的经典素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让学生感受的祖国语言的强大魅力。《不差钱》中本山的语言幽默风趣,尤其是2013春节晚会上蔡明口吐“毒舌”的尖刻、犀利……我们在任课之初通过精心备课,精选素材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的强大魅力。学生也会有羡慕、模仿、乃至试图超越。

课内教学中我们挖掘文本语言的强大魅力。课文《爸爸和书》描写了作者的爸爸公司倒闭了,一家人生活清苦,“爸爸”在“买书”和“乘车”中让作者挑选,作者选择了“买书”。结果作者在步行及其疲惫的情况下,“爸爸”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怎么样,乘车还是比走路强吧!”小作者突然感觉到爸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含着泪”说的。多么感人的三个字——“含着泪”,自言普通到了极点,但是却蕴含着爸爸多少酸辛、自责、无奈啊。通过这样的分析便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魔力。

二、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习惯于把学生当做自己被动的教学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对学生不敢放手,总想扶上马再送一程。因此,我们要把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和个性特长,把学生引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大课堂——放手让学生亲近生活,走向自然。在生活的大舞台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变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和教师的观点为有选择性地接受。鼓励学生对现成的结论“鸡蛋里找骨头”,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权威。在语文教学中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改变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为重视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过程。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循规蹈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优劣的的重要标准。对于那些不受传统模式束缚,敢想敢干,不盲从,爱钻牛角尖儿的学生要正确引导;对于那些在习作中能够标新立异,善于独立思维的,敢于表达真情实感的学生,即便是观点偏激,也不要视为“异己”而将学生打入冷宫。在鼓励激发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紧密结合起来,并在学习中获得和谐发展,获得学习的愉悦。

三、教师教学要举一反三——善于迁移

迁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认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性的能力。从创新的成果看,任何一项新的发明或者创造,它只能是在同的基础上“变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就必须让他们掌握认识相似的原理,并且能够按照相似的规律去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说的迁移和写的迁移,比如在教授《第一场雪》时我们让学生“把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一段话,写出自己玩学时的心理和感受”,在干燥寒冷的北方下雪是极为平常的,下雪的情境时刻都有,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和现实亲近,和雪结缘。面对雪景,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分不出哪里是山,哪里是河,树木上的串串雪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学生和自然的亲近使他们对自然界的雪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已经超脱了课本的“雪”,使学生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了质的突破。学生的思维认识彻底得到了解放,而且课文中的语言学生也能够随即应用,是课文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实现了从写到读的迁移。

在学《游子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慈母”对“儿女”的那份挚爱,我首先让语文课代表领读,且要求领读时做到声情并茂,然后让学生逐词逐句地进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丰富的想象,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体会谈到母爱的神圣慈祥。但是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未必能够让学生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而利用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进而有效的进行说话的迁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时地闪现。

四、紧密结合教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一个故事,即短小精炼,而这些故事能提供更加广阔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作为依托,要理解课文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课文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选择有目的地开展课外阅读。

如《詹天佑》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在事关民族尊严的大节上,詹天佑毅然地承担起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任务。学生对于这一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的历史背景模糊不清,对于那段科技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无法理解,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前,我组织了学生广泛的阅读詹天佑的相关知识,及那个时代的背景材料。比如记叙詹天佑的《少年詹天佑》《在美留学的日子》等等。这样的阅读,由课文的这一个“点”扩展为较大的“面”,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增强,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是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能力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开拓一个独特的大语文氛围,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空间,就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逐渐提高,为学生今后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詹天佑课文语言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