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困生”
2013-04-29陆跃明
陆跃明
经常听同事说:“这些学生太笨了,讲多少遍都不会!”“题目变一点就做不成!”“某某同学请再好的专家来也教不会。”有的家长也反应:“我家孩子小学成绩突出,现在什么也不会!”
初中数学是衔接小学和高中教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学习难度比小学的要大得多,也对学生的注意力、表达能力,空间想象力提出更大的挑战。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形成畏难之风。造成初中数学学科中存在近半数的“学困生”。要提高“学困生”成绩,必须根据“学困生”的类型和成因分析,对症下药,才能达到目的。“学困生”基本有以下几种。
一、厌学贪玩型
这类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本来不想学,但家长逼着来学校,就只有混日子,碰到严格的教师,不敢混了,也许成绩会进步,但如果时间久了一定什么都不懂。就是教师说的:“这些学生太笨了,讲多少遍都不会!”他都没有听,当然不懂,要是弄懂才怪了。对这类学生要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情感。如建筑中找水平、垂直、直角测量距离,利用平移、对称、旋转设计图案,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威力。帮助他们树立起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数学学习目标,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
二、基础薄弱型
他们的特点是能遵守纪律,练习也做,就是错得多,对得少,讲解是也能听懂一些,学习没有持续性。错的地方有用小学知识的,也有初中学过的,甚至有当堂课讲解的。这些学生有时自已都不懂为什么会弄错,明明是听懂的啊。有的学生自已找原因时就说是粗心造成的,而实际却是相关知识没有达到要求掌握的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习题梯度,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定义、定理、公式、例题学习时,多次询问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次强调关键点、易错点重点分析,练习要及时指导和检查。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并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
三、作业混乱型
作业是学习指导的反馈,是检查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不建立在作业之上的学习指导是纸上谈兵。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学习观的影响,学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抄作业应付教师;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重课堂学习轻视课后反馈等。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根据学生学情及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作业改革,变换、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活动性、竞争性和实效性,将书面作业、反思作业、阅读作业、复习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趣味作业中明确目标,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通过这样的作业练习,使得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到后来,即使不留书面作业学生也能独立学习,测试时不用教师监考,考后学生能批改大部分题,基本上改变了以往学习的被动状态。
学习习惯的养成应从小做起,坚持不懈,还要在有规律的学习中去培养。在学习指导中,我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开展“每天十五分钟练习”“每天三、五小题”的培养习惯训练。
教师在指导中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对不同的知识选择不同的方法,初一是形成“学困生”最多的时期,关心“学困生”,提高教学成绩必须重这开始。只有控制好“学因生”的数量,才能为后续的稳固“中等生”,培育“尖子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当然“学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但帮助、关心、爱护,是转化他们的前提。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再加上平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堂上,作业中,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进步,形成“学困生”进步中持续的动力。那么“学困生”转化才能取得效果,教学成绩才能稳步上升。同时,“学困生”在教学中随时、随处都会出现,关于“学困生”的转化的研讨期待你我努力。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