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2013-04-29任延江
任延江
摘 要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保证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按操作规程操作,才能避免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市政道路 道路施工 施工质量 质理管理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存在问题
1.通常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场地很难实现交通封闭,因此供其施工作业面狭窄,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比其他工程项目更为零散、量大、连续性差。加上诸如电力、电信、有线电视、供热、煤气、给水、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相互交织、彼此干扰,使得原本狭窄的场地显得更为拥挤,一旦某些管线的位置不清楚,施工时极有可能把其挖断,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并可能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不仅会给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增大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
2.市政道路工程容易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施工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能组织沟槽的开挖,方能保证正常施工,增加了质量控制难度。
3.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作业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缺乏专业技术训练、专业技能培训、缺乏质量安全意识、缺乏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也缺乏对市政工程施工工艺的掌握,增大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
二、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1.路基及土方工程。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扰动、放坡不到位。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土的含水率不控制。
2.混凝土板块裂缝 。由于养生不够,表层风干收缩,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纹;由于角隅处基层接触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大,基层相对沉降就大,造成板下落空,失去支撑,角隅处便产生局部裂纹;切缝时间过迟,造成收缩裂缝和开放交通后路面基层有下沉致使板块折裂;由于施工操作失误或原材料问题产生裂缝,有荷载型裂缝、温度裂缝、反射裂缝、沉降裂缝。
三、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道路施工测量质量控制。为保证施工测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数量的互相通视的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水准点。根据设计图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敷设三级坐标控制点并与已交底坐标控制点联网做闭合测量,闭合角度差在允许范围内平差分配得各控制坐标点。这些桩点设置在施工现场内浇灌砼保护,用钢筋桩面刻十字丝保存。每60 m~100 m设一水准点并作闭合导线测量,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平差分配得各水准点高程。设置的坐标控制网及各水准点每隔一月左右做一次复核测量,防止各点的沉降或碰动。根据所设置坐标控制网,直接测放各工程构筑物的平面位置,但须同时用其他坐标控制点进行交汇复核,根据所设置各水准点可以方便进行施工高程测量。
2.原材料质量控制。首先,应严把材料关,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优选供货厂家,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递交材料。
3.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1)施工方法合理选择。目前,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采用配套机械,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因此,所采用的机械必须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压实设备合理配备,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2)严格施工程序。必须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避免路基填筑后又来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路堤基底处理→选择填料→确定路堤填(挖)方式→路基压实。
4.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的措施。混凝土搅拌之前,必须按设计配比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加强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根据施工条件的变化,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应进行适当调节。拌制混凝土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质量监督与抽检,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5.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沥青路面的施工关键在于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的环节。(1)沥青混合料摊铺。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摊铺过程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时,应以梯形交错排列方式连续进行摊铺,前后两台摊铺机的轨道应重叠5 cm~10 cm。在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00 ℃时进行摊铺,并应从连接带开始碾压,不得留有缝迹。(2)压实。压实应分成初压、复压和终压。压路机应以均匀速度行驶,压路机速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碾压作业应在混合料处于能获得最大密度的温度下进行,一般改性沥青摊铺温度为不小于160 ℃,且不超过170 ℃。碾压温度不低于150 ℃。终压完成时温度不得低于90 ℃。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为不小于140 ℃,且不超过165 ℃。碾压温度不低于135 ℃。终压完成时温度不得低于75 ℃。(3)接缝。纵向接缝应设置在通行车辆轮辙之外,与横坡变坡线重合应在15 cm以内,与下卧层接缝的错位至少应为15 cm。横缝应有一条垂直,经碾压成良好的边棱。当新铺沥青混凝土与原有路面、桥面或其他道路装置连接并配合标高时,应将原有路面或桥面刨除足够的深度,以保证达到图纸规定的新铺路面最小层厚。
6.人行道施工质量控制。人行道采用30 cm×30 cm×5 cm彩色方型砼面砖铺砌,横坡为1%,应在稳定层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人行道的砌筑。人行道砌筑前先进行测量放线,利用侧石为基准,测出人行道的外边线,并每隔5 m测放水平桩,以控制方向及高程,需对人行道的土路基进行机械压实,保证土基密实度达到96%以上,然后铺设10 cm厚的水泥石粉稳定层,压实后再用3 cm的砂垫层调平砌筑人行道预制砖。铺设人行道预制砖时应轻轻平放,用木槌轻敲压平,铺砌人行道预制块时,应纵横通线,确保预制块砌筑顺直,铺设人行道完成后,应及时养护3 d后方可通行,铺砌应平整稳定,不得有翘动现象,人行道面层不得有积水现象,预制砖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人行道砼砖要求抗压强度应大于25 MPa,抗弯拉强度大于4 MPa,吸水率小于8%。
四、结束语
总之,市政道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项重要的工作,因此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每一步施工工序,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从而保证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钱月香,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质量病害的成因及其对策[J].山西建筑,2006.
[2]王伟,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研究和分析[J].学术论坛,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