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力量:转化

2013-04-29程锐刚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3年7期
关键词:电铃分贝周记

程锐刚

学校上课,还是老式的电铃,响起来的时候,“嗞嗞——”声真叫人有些恐惧。电铃装在210班的教室上头,所以去上课的时候,我一定要踩准钟点:预备铃响后,准时从办公室出发,上课铃响之前,一定要“躲”进教室。只有这样,耳朵才会好受些,上课的心情,才不大受影响。

刚开学的那会儿,常常看到那些窗边的学生捂住耳朵并抱头的样子,实在有些可怜。于是某节课上忍不住说,“你们不觉得这铃声很吵吗?”“是啊,简直难听死了。”“那你们难道没有想过用什么办法加以改变?”“什么办法?”“那要靠你们自己去想,你们如果觉得这铃声损害了你们,那么就要去想,是不是要继续忍受下去,或者说还能不能忍受下去。”“那,老师您帮我们想吧?”“我?我每天只在这教室呆一节课,所以对我来说,这不是问题。而你们,时时刻刻都要呆在这‘白昼凶铃之下。这是我们之间的差别,所以你们更应该去想。而我只是给你们一个提醒或建议。就像我之前给你们说的那样,什么样的人最可怜?有了想法,不知道或者不能去表达的人就是最可怜的人。”

事情过去了一个多月,关于电铃的问题,我已经忘了。它已经在那儿存在了十多年,风雨无阻,忠诚可靠,似乎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一天晚上值班,正在查阅学生的周记,忽然发现,一个学生写下了他围绕电铃而展开的一系列的行动经历。而事情的由来,跟我上次的提醒似乎不无关系。他说,“开学初听到教室门口的闹铃时,觉得不同凡响,看来高二这年耳朵注定要经过那闹铃的洗礼,然后变得迟钝”。他回忆了我在课堂上谈到铃声的情形,然后对那句“最可怜的人是不会表达的人”感触很深,他说:我承认老师的那席话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以至于推动着我去筹划“建议”一事。于是我用分贝仪在教室的不同角落测出分贝的大小,了解其他学校上课钟的情况,上网查资料,了解噪音对耳朵的损伤程度,我不断地练习与领导交流的技巧,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撰写并修改了一千字建议书。“然后,我去找校长。”

“不过找校长的过程并不顺利,校长先是要他们学着适应,理由是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然后说到改造起来十分麻烦,线路复杂,一时没办法改善。总的答复就是要‘考虑考虑。‘考虑考虑,这是最无敌的一句话,因为考虑的时间长短没有限制,当以此为借口的时候,我知道事情没有后续。我果断向校长露出微笑道别,转身满怀的不满、无奈和沮丧。”这是周记的最后一句话,看得出他的失落和沮丧,还有隐隐的愤慨。

看了这篇书写颇为潦草的周记后,我忽然对这个学生感到了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同样的一句话,为什么就促使他做了这么多事呢?我于是找他来聊天。

我们边喝功夫茶边聊。我问他什么时候去找的校长,他说是国庆的时候,实际上去过两次,另一次更早一些。“当时怎么想到要去找校长呢?”虽然周记里他写到了那句话对他的影响,但我想知道得更具体一点。我知道,这正是真正的教育力量的显现之处。“可以说,没有您说的那句话,我根本不会去关心这件事。这句话极大地震撼了我,使我坐立不安,总想干点什么才好。”他说。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对于“不会表达”,我的理解是“不愿表达”,我想,之前没人去反映这个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同学们不愿去表达,当然,没准是他们受得了86分贝到96分贝的噪音,但是,我觉得“不愿表达”比“不会表达”更让我觉得难受——这是对自我权益的漠视,所以我选择以我的方式去表达。”我很欣喜地看到,那句话在他这里意味丰富了,言语结合了具体的情境,便带来了个性化的理解,而这大概就是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关键。

我问:“对于事情的结果,你是怎么想的?”他说:“老实说,我很失望,但是我毕竟表达了我的想法,做了该做的事,所以也很开心。”我忍不住继续问道:“那如果没有结果,你接下来怎么办?”他倒是有点儿泄气似的:“不知道,也许就此放弃吧,或者再试一次。”

我知道,此时此刻,他有些迷茫了。因为世上的行动并不一定能够达成目标,当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的时候,行动者就不免会觉得失落而且有走向歧途的危险。而作为教育者,我能提供什么帮助呢?于是,我说了一番鼓励的话:

“不过,在我看来,你所做的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至少你是第一个去试图改变的人。这么多年以来的第一个,我相信,有了第一个,还有第二个,甚至第三个,那么成功的希望也会越来越大。而且,我看你为此做了很多的准备,可以说,从你做事的过程看得出你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很让人欣赏的。”

“谢谢老师,当我想到能去为班上的同学做一件事的时候,就很开心,很开心地去做一件事的感觉很美妙。”

“因为你的一个念头,给那么多人,给一个集体带来快乐,真的很不错。想想,要是你成功了,对你们班而言,是多么开心的事情?不过,即使你这次行动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但是,你依然还可以关注下一年,下一个210班,他们是如何来面对这个问题的。也就是说,你这次失败了,但你并不就此撒手不管,你还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将这件事继续下去。这样,你就不是仅仅为了自己,为了某一个班,而是为了大家,为了一种‘美好的事情而努力了。想想,这不是很值得尊敬的行为吗?”

我希望通过这番话,让他获得一种新的眼光,从更高的地方来看待自己的行为。李政涛教授说过,“教育的任务,就是转化的任务,把人类已有的知识信念转化为学生的精神构成。教育之知,是转化之知,教育之行,是转化之行,教育之慧,就是把知转化为行的智慧。”在这次“凶铃”事件的过程中,知变成行,是具体的生活情境,知识的个性化起了作用……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电铃分贝周记
分贝是如何定义的
主题式周记活动的实施与探索
写进梦里的周记
分贝是声波的强度单位吗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什么声音
帮忙
小分贝上街“不讲话”了
周记辅导应符合学生的口味
动手做音乐电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