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对策

2013-04-29魏兴取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腐败现象成因特征

魏兴取

摘 要 腐败不仅影响干群关系,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蔓延下去甚至会亡党亡国。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数量来看,我们国家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顽疾,一种重症、难症、杂症,要想根治腐败,需要认真的研究,了解病情,找准病因,制定治疗的措施和方法,笔者对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和对策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腐败现象 特征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93.69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一般特征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这些因素铸造了腐败的条件。由于体制、机制和法制还不完善,在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个人蜕化变质,想不想搞腐败,起作用的是人,对权力、地位、金钱、美色贪得无厌,应该是腐败的根本特征。他们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贪是腐败分子的共性,多数案例分析,贪钱为了掌权或掌大权,有了权在多贪钱,钱多了就去好色,好色再诱发贪钱,这是很多官员走向腐败的起因,记得有一位先贤曾经说过:“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火,不遏则滔天”。

当前腐败现象仍呈多发之势,涉案官员之高,涉案数额之大,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之多。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明确了惩治腐败的信心和决心。

二、当前腐败现象的一般成因

腐败现象的产生、泛滥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有直接的关系,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式下,由于经济类型多样化、地方化、私有化,极大的提高了腐败的可能性,在权力干预的环节上比较突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往往伴随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主要在于政府行为调控的弱化,道德价值建设的无序,利益矛盾冲突的加剧,是导致各种腐败问题滋生和蔓延的症结所在。

分析腐败现象的成因有很多方面,在许多经济活动都有滋生腐败的土壤,在许多行业中都存在“内部人控制”的条件和可能,“穷庙富方丈”也屡见不鲜。首先分析行政干预经济活动领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权,以各层级多层级管理,所有的社会资源配置、经营、无一不经过审批,因此也称为“审批经济”。近几年来,虽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权力不断下放,但,审批制在经济活动中依然起着主导作用,在一定的环境下,行政权力机构及其人员有了“寻租”的可能,于是“权钱交易”在权力干预的环节上大行其道,腐败由此产生出来。其次是经济发展要素配置的环节。在人、才、物等经济发展要素配置的权力机构、部门出现利益集团化倾向,为谋求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等既得利益,而利用其掌握的审批权、分配权、收费权、发证权、监督权等各环节中“寻租”。于是出现了乱摊、乱收、乱罚的现象,使社会投资和创业成本加大,经济运行效率降低,并造成了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公共资产的流失。

三、消除腐败现象的对策

(一)深化改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按照经济运行的要求,居于宏观层面的政府行政部门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行驶公共权力,执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秩序,管理宏观经济,为宏观经济提供法制,公共安全,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服务和保障。按照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重新界定事权,真正转换职能,消除现存在的相当程度的事权越位、职能错位的弊端。严格规范政府行为的目标、程度、方式和纪律,把政府行为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理性化的正确轨道,从而改变政府部门行为失序、失控的状态。突破了这些深层次的关键问题,就必然大大缩小进而逐步消除腐败产生的条件和空间。因此,只要改革彻底、制度建全、惩治有力,腐败现象就会得到根本的遏制。

(二)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防腐坝堤。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教育是基础,法律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加大教育的投入和力度,重点加强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和法纪教育,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使之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道德上的纯洁和高尚,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努力强化责任意识,防止和抵制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常修为官之道,常思贪欲之害。要广大党员干部清醒明白,官是人民给的,权要为民所谋,要永远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教育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得起权力、地位、金钱、美色的考验,做到管人不徇情,管钱不眼红,管物不占贪,不断提高自律自控能力,一定算好“七笔帐”即;一算‘政治账,不要自毁前程;二算‘经济账,不要倾家荡产;三算‘名誉账,不要身败名裂;四算‘家庭账,不要妻离子散;五算‘亲情账,不要众亲蒙羞;六算‘自由账,不要身陷囹圄;七算‘健康账。牢固树立“风清气正也是政绩”的理念。领导干部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始终清醒地看到法律和道德的防线,不论在八小时之内,还是八小时之外,不论在工作圈,还是生活圈、社交圈,都要自觉遵守法规制度,时刻记住不越“高压线”,把握公与私的“警戒线”,稳住心神,管住手脚,抗住诱惑,耐住寂寞,经得考验,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官,不越雷池,从思想上消除腐败。

(三)源头治理,预防腐败滋生蔓延。

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重要的是抓住源头,面对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使腐败的成因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复杂,认真研究地区、部门和行业腐败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追溯源头,分析成因,找准症结,下大力气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和治理,以减少反腐败成本,使我们的工作更主动,更有效果。近年来,在反腐败抓源头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规范政府采购制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机构精简,减人提效,强化对权力内部制约,规范权力的运行,使各部门,各岗位,各职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避免单个部门或个人权力过于集中等,对提职干部实行考试、考核、公示、廉政谈话、建立廉政档案,公开干部个人收入等制度,关注关键岗位,重点人群,防范于未然。拓宽党务、政务公开渠道,广泛地听取民声。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防止权力异化。重点是加强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要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防止党政主要领导滥用权力。要充分运用干部考核、民主评议和测评、审计等方式,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要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集体决策机制和议事制度,防止个人说了算和独断专行,以及不按科学发展要求滥决策的行为。要结合实际,在源头上,在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对发案率高,群众议论多的问题下功夫进行研究,把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考虑,增强对防腐治腐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从源头把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完善制度,加大监督惩治力度。

完善和创新监督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监督机构的独立监督权力,包括法律和道德规范,明确规范监督主体和客体的权力、范围以及违反制度者如何处置等。强化监督职能,不仅紧是监督部门监督,而且要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媒介进行监督,群策群力形成氛围。加强对举报人的法律保护和奖惩,进一步拓宽和保证群众举报的途径与形式,注重对监督结果有效性的运用。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必须严明党纪政纪,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而且应当依法追究举荐、任用和直接领导及监督人员用人不当、失察等行为的责任。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等反腐部门的职能,赋予特殊的法律地位和功能,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对腐败分子直接扣押、查封等措施,使其成为高效灵敏的运转机构。对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丑恶现象,一定要严厉打击,坚决改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让纯洁的队伍取信于民,以严格问责来推动干部学习制度、熟悉制度、敬畏制度、执行制度。□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矿业工程建设公司)

猜你喜欢

腐败现象成因特征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倡廉思想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