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移植术180例临床对比分析
2013-04-29刘喜来
刘喜来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性翼状胬肉的治疗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移植术临床疗效,寻求较好的治疗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360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移植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193眼,显效率为96.0%,有效8眼,有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100.0%,复发8眼,复发率为4.0%。对照组显效151眼,显效率为75.8%,有效24眼,有效率为12.1%,总有效率为87.9%,复发42眼,复发率为21.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翼状胬肉切除术;结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翼状胬肉(pterygium)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其发展,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为探讨一种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360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均为鼻侧翼状胬肉其中观察组180例共201眼,其中男100例(115眼),女80例(86眼),年龄36-71岁,平均45.9岁。临床分期:进展期25眼,静止期175眼。对照组180例共199眼,其中男99例(109眼),女81例(90眼),年龄35-71岁,平均46.6岁,临床分期:进展期24眼,静止期175眼。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Excision of pterygium)。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Pterygium excision with conjunctival flap transplantation)。按对照组方法切除翼状胬肉后,自同眼上方取一宽约2mm,长度与创面大小相适宜的自体球结膜瓣(自体结膜瓣自角膜侧开始取,尽量靠近角膜缘,且不带结膜下组织),然后将自体结膜瓣置于近角膜缘创面,使角膜缘区的结膜与角膜缘对齐,展平结膜瓣并用8-0可吸收缝线固定于浅层巩膜上,使移植片与角膜缘间留有2mm的巩膜暴露面。结膜取材区无需缝合。
2 结 果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193眼,显效率为96.0%,有效8眼,有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100.0%,复发8眼,复发率为4.0%。对照组显效151眼,显效率为75.8%,有效24眼,有效率为12.1%,总有效率为87.9%,复发42眼,复发率为21.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翼状胬肉发病与环境因素,尤其是阳光、沙尘和干燥气候等慢性刺激有关,紫外线可能是主要病原因素。而慢性炎性反应刺激是胬肉发病的必要条件。翼状胬肉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发率高达30%-50%,甚至高达70%[1]。手术创伤、术后炎性反应以及原有致病原因的存在使胬肉组织残留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细胞活化,导致纤维血管组织增生,是翼状胬肉复发的主要原因[2]。在显微镜下手术,能尽可能地将角膜面上的胬肉组织剥离干净,能彻底切除肥厚变性的胬肉组织,减少了复发的可能性,且对角膜损伤小,有利于角膜上皮的快速修复,另外在显微镜下进行分离可避免损伤内直肌及不必要的眼球穿孔。移植的结膜瓣对胬肉的复发起隔离屏障作用,可阻止胬肉切除后切口断端的结膜上皮下组织向角膜内生长,能有效地避免翼状胬肉的复发。自体结膜瓣移植不需要特殊材料,不受供体限制,不存在排斥问题,而且临床应用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手术应在显微镜下进行,分离切除角膜面胬肉组织时一定要彻底干净,使角膜表面干净平整,不能残留任何血管纤维增生性组织。尽量减少对角膜实质层的损伤,否则术后角膜瘢痕形成使角膜发生变形,出现散光。
参考文献
[1] 谢立信,胡隆基,张怡,等.角膜缘上皮和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14:538-539.
[2] 杨美乐,胡青.5-氟尿嘧啶联合自体角膜缘组织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