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注重幼儿人格发展
2013-04-29陆敏红
陆敏红
摘 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注重幼儿人格发展”的研究,是指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依托人格发展的目标——健康、活泼、聪明、自信,注入终身受用的科学素养: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主动探究、富有创新意识等。让探究性的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投身科学、热爱科学、关注科学、创新科学的载体,成为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和助推器。
关键词:幼儿教育; 科学探究; 人格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08-001
一、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幼儿“良好自我”的构建
探究活动的知识观基础是建构主义。幼儿在探究中会积极地产生出大量潜在的模式,服务于主体自身的目的,孩子用自己的经验解释现实。在探究活动中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中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提升。
1.自我表述能力的提高
任何一个科学探究活动都离不开语言,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科学探究活动都有自我表述的机会。探究活动后幼儿会把自己的做法、想法、发现和疑惑、问题和答案表述出来。如:在“公平的跑道”中幼儿用不同的材料测量三个跑道后会说:“我是用围棋子测量的,第一跑道用了9颗子,第二跑道用了12颗,第三跑道用了17颗,所以我觉得跑道不一样长,比赛不公平。”这种清楚的自我表述,是幼儿探究活动后的自然流露;自信的自我表述又使幼儿获得了老师、同学的认可。成功感使探究更深入,自我表述欲望更强。
2.自我建构知识能力的提高
“一旦知道了就永远知道了”,这是对自我建构知识的价值的最好说明。皮亚杰曾指出:只有儿童自我建构的知识,才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和他的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知识,也是最牢固的,不会遗忘的知识。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日趋增强。如“水面张力”探究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多次尝试、观察发现水杯中放入棋子后水没有溢出来,水面变得有点弓形了,放入1分钱币,钱币是躺在水面上的,探究后永远知道了水的这一“奇怪”特性。在“滚动”活动中,孩子们在探究活动中知道了哪些东西会滚,哪些东西不会滚,怎么做可以让会滚的东西滚得更快,让不会滚的东西会滚等。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自我建构了许多知识。听过就忘了,看见就记住了,做了就理解了,幼儿自我建构的知识是最牢固的。
3.自我思考、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通过质疑、讨论等方式,反省自己的学习探究过程。这一次次的尝试、思考、再尝试、再反思过程中,不是仅仅改变幼儿的认识,而是改变了幼儿的思维方式;不是由外部对幼儿的探究作出评判,而是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外部控制,增强幼儿对探究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如:“公平的跑道”中重新公平划分跑道时,幼儿把三个弯道跑道的起点定在一直线上,结果发现终点不在一直线上,这样觉得裁判判断胜负时有难度,比赛可能也会不公平。于是幼儿又决定把终点定在一直线上,起点在不同的地方,跑的距离一样长就可以了。科学探究活动,使我们的孩子逐步从本我向自我、超我发展。
二、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幼儿积极情感、态度的萌发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与培养完整人格儿童相结合。在活动中我们注重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如:饲养小蜗牛活动中萌发幼儿爱动植物的态度情感。
注重培养幼儿探究身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积极主动性。如:拆装圆珠笔中,幼儿在自由的拆装中了解了圆珠笔的不同组装与功能,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高涨,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兴趣很浓。以后又自己组装了万花筒、拼装了简易汽车等。
注重让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在认识交通标记后,幼儿说我们的校园里也应有标记,他们设计了上下楼梯的标记,给教室里的垃圾桶设立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图标,在点心区和用餐区也有标记便于摆放餐碗等,科学探究使幼儿生活更主动积极、有序。
多年的研究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情感在科技探索中的作用,也看到了科技探索活动对幼儿积极情感、态度的促进作用。幼儿探究的成效与探究的动机的强弱有很大关系,如果孩子有兴趣便会主动、用心去探索、取得新的经验和新的知识,并能从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当时的乐趣和喜悦,收获学习效果。相反当学习动机处于弱势时,即使孩子勉勉强强在探究,也不会收获理想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厌恶感,由此可见孩子探究的动机与效果关系很大,而兴趣又是动机的直接影响因素。
在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坚持性等人格元素不断优化着探究活动,同时积极的情感、态度又赋予幼儿去更深更广的活动领域中探索,一个活动促进幼儿多种智能的启蒙发展。
三、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幼儿完整人格的发展
在多年的科学探究实践中,老师们发现幼儿善于和同伴进行协商、合作了,会考虑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为了让老师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园领导和课题领导小组在研究实践中提炼了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幼儿人格培养的关键词。如:诚实、公正、谦虚、耐心、有条理、自律、投入、合作、独立、坚毅、负责、自主、团结、好学等。这些人成长的人格要素,在科学探究中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反之,这些人格要素的成长,提高科学探究活动质量。如:螃蟹是有趣但父母不给碰的动物,幼儿喜欢看它,可又惧怕它的大钳子。老师根据幼儿兴趣,为他们提供棉手套,夹子、棒供小朋友捉、玩。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了解螃蟹有两个大鳌、有八条腿,还有一对眼睛、嘴巴会吐泡泡、横着走路,整个外形特征幼儿在玩中观察得即全面又正确。有了这种勇敢独立探究的开始,孩子们顺利进入各个区域进行探索,他们数清了螃蟹的腿,画下了螃蟹不同的腹部花纹,他们还和老师保育员合作一起洗螃蟹、煮螃蟹、吃螃蟹。在整个螃蟹探索活动中幼儿良好的人格也得到了发展。
在科技探究活动与幼儿人格发展的研究中,我们还注重不同年龄段群体孩子的不同需求,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全方位的合力。还关心弱势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展个性化活动,让科研效果延伸到每个孩子身上,切实提升科研的成效性,以人为本,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子煜.幼儿科技教育概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1
[2]张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