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

2013-04-29丁琳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7期
关键词:社会现实历史教学兴趣

丁琳

摘 要:新课改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活”起来,要利用好固有资源更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活”着的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做到历史教学与现实相联系。主要从历史教学怎样实现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社会现实;情境;兴趣

历史是一门科学,它所讲述的是人类的过去,它所反映的是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因此,过去性成为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由于历史学科固有的过去性、客观性、复杂性和意识性的特点,使它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总是遥不可及的,似乎总是游移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之外的。这种认识就使得历史课在很多学生眼里成了一门枯燥乏味、“out”、老掉牙的课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让学生爱上历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努力使历史教学避免与现实脱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那么,如何使历史教学与现实相结合呢?在此,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从情景中感受历史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它还要求学习主体积极的参与。历史课堂教学,要想让学习主体全身心的投入,就必须创设优化的历史情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显而易见,在教学中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有助于将抽象、枯燥的历史事物及历史事件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由今忆古,古今结合,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知识的学习进而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讲述七下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我首先以Flash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到宋代的社会景象,然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穿越时空到宋代进行一次时空之旅。然后我提出了问题:对于这次旅行,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你最先需要改变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很快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参与的热情很高。通过主动学习,他们意识到古今人们在社会生活上的联系和区别,延伸认识到古今人们社会生活的不同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阶段所造成的。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到了历史知识。

二、引入全球“热点”话题,引导学生从中关注与联系历史

许多时事与历史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的时事就是明天的历史,这些时事往往会是我们教学中很好的“活材料”。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历史学科又实行开卷考试,这就需要教师要大胆进行课堂改革,研究考试命题方向,更多地关注时事热点。在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用好时事材料,启发学生对古今的联系,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而且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讲述八上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课时,9月7日发生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的撞船事件后续影响不断。举国上下都对日本的无耻行径义愤填膺。利用这一时事热点,我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学习探究,让学生收集中日的渊源、各个时期的中日关系;关于中日关系演变的原因并如何正确看待今天的中日关系进行了一个讨论,同学们踊跃地收集有关资料,积极地发言,课堂气氛宽松、民主、热烈,将这一知识点即牢固又轻松地掌握了,从而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主动的知识吸收者。

三、从古今联系纵观古今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部分,讲到七下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时,我又向学生介绍了当今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独分子的各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以从三国以来的史实来证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列举事实证明当今世界某些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的阴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历史和现实的两个方面去思考,必然得出一个结论:每一位中国人都有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都不会得逞的!学生的爱国情感瞬时得到迸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把历史知识与身边实际相结合,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例如,在中国现代史部分,在讲到八下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我要求学生对自己家庭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的衣、食、住、行的情况进行访问父母或长辈。在本课教学开始时,学生把他们的辛勤劳动果实(衣物、照片等)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述它的故事,在积极交流中他们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借本课内容对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就会让学生对这段史实的理解更为深刻。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教学中自然地联系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拉近了现实生活与历史知识的距离,有利于学生感受历史、理解历史,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历史教学必须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01.

[2]朱可.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学历史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08-01.

[3]傅允生.试论历史功能:关于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史学理论研究.浙江财经学院,2000-02.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黎明中学)

猜你喜欢

社会现实历史教学兴趣
成长之痛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生不逢时的潘金莲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