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家康复中运用CIMT对改善偏瘫型脑瘫患者ADL能力的观察

2013-04-29李文立彭思萍何小英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年7期

李文立 彭思萍 何小英

【摘要】目的观察居家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ADL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借助广州市残联推广各区(县级市)康复站建设的工作,我中心作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将街道筛查出有康复需求对象中,抽取偏瘫型脑瘫患者共4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除了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到辖区内康复站采用CIMT康复模式进行训练,并由治疗师指导家属在家庭也采用CIMT康复模式进行训练,对照组只是到医院采用普通康复训练,记录两组的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治疗6个周后,两组患儿的动作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且强制组各评定指标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居家康复中运用CIMT对改善偏瘫型脑瘫患者ADL能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偏瘫型脑瘫;社区居家庭康复;CIMT;ADL

脑瘫患者(cerebral palsy,CP)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伴随肢体动作异常等。同时,患者的感知、交流行为也普遍表现为异常状态。偏瘫型脑瘫是脑瘫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占到总体脑瘫患者的15%-40%,是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强制性诱导运动在针对偏瘫型脑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强制性诱导运动在国内偏瘫型脑瘫患者恢复中的应用较为少见,因此,本文研究了40名偏瘫型脑瘫患者社区居家康复中使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先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我中心将广州市各街道筛查出有康复需求对象中,抽取偏瘫型脑瘫患者共40例参与此次调查。所有患者智力尚可,基本上可以配合康复训练,没有明显的认知障碍。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和CT检查确诊为偏瘫型脑瘫,并符合以下标准:①可以理解简单的运动指令;②经诊断符合偏瘫型脑瘫的症状;③家属配合患者佩戴矫形器。本次调查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共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46.7±2.1个月,男11例,女9例,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7例,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家属配合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康复模式;对照组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49.3±3.2个月,男12例,女8例,左侧偏瘫9例,右侧偏11例,家庭康复采用普通的康复模式。两组患者的上田敏偏瘫分级情况、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情况以及PEDI量表检查情况。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康复训练模式。实验组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具体康复方法如下:

1.2.1社区家庭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家长在专业治疗师的引导下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治疗频率为每天1-2次,每次约30分钟,总疗程为6周。首先,偏瘫型脑瘫患者的健康的侧肢需要穿戴固定的模具,本次研究中采用的限制性器具采用硬纸板等材料自主制作简易辅助训练器具而成,用魔术贴进行固定,从而限制患者健康侧肢的运动,使得侧肢和患者的手部固定在休息姿势,手腕和手指不能进行弯曲活动。家庭配合医师帮助患者进行强制性诱导运动,具体实施细则如下:患病侧肢手指拇指外展6次/1min,拇指绕弯6次/1min,手腕弯曲6次/1min,前臂旋转6次/1min,手指弯曲6次/1min,手肘伸曲10次/1min,肩部运动5min.除了以上规律性运动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捡玻璃珠,穿鞋带,折纸等精细化活动,并要求患者配合运动。同时,家庭中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扫地等,也应当鼓励患者完成,利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患者有目的地锻炼患病侧肢,并给与患者适当鼓励。在活动过程中,患者的健康侧肢固定时间应当大于患者清醒时间的80%,将患者在医院中接受的康复训练延伸到家庭生活中,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1.2.2社区家庭偏瘫型脑瘫恢复训练培训社区康复训练是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部分,因此,为了能够让家属更好地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康复模式的实施,我中心需指导各康复站定期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包括偏瘫型脑瘫的护理常用知识,强制性诱导运动康复模式中经常用到的治疗手法,患者常见的异常行为及其纠正方法。治疗师应当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家庭康复计划,并进行技术指导。例如,针对每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制定强制性康复训练计划,实际指导家长帮助患儿进行训练,包括运动姿势等,并讲解动作要领,帮助家长尽快掌握训练的主要思想,一对一进行现场指导。强制性诱导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康复工作,需要家属的不断坚持和努力,因此,治疗师还要及时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家属充分认识强制性诱导运动的重要性,监督家长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训练结果验收,就阶段性的训练结果与家属进行探讨,根据患者的阶段性进展不断修订康复训练计划,不断优化训练结果。

1.2.3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本次调查患者的康复情况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①实际观察法:治疗师定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要求患者实际进行操作能力考察,并且分几次进行观察,最后汇总观察结果。②问卷调查法:通过回访形式,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对患者康复过程作出指导。

1.3康复结果评价方法①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能力评分即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能力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本次研究中重点在于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包括每天生活中穿衣、进食、坐、站等基本行为。

2结果

2.1偏瘫型脑瘫患者ADL能力调查结果本次研究中根据中国康复中心出台的ADL评分标准,对偏瘫型脑瘫患者的ADL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FMFM评分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偏瘫型脑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受限,影响了患者的精细运动、粗大运动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偏瘫型脑瘫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发育,同时也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其发病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产前诱因:母体在怀孕初期由于病毒感染造成胎儿先天缺陷;胎儿产前缺氧也有可能造成偏瘫概率的增加。同时,母体在怀孕期间由于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同样可能引发胎儿患病;②生产时诱因:胎儿早产、难产或者产程过长,都会造成偏瘫;生产过程汇总不可避免对胎儿颈部做牵引也有可能造成偏瘫型脑瘫;③后天诱因:患者由于患脑炎、脑膜炎和意外创伤伤及脑部,是诱发偏瘫型脑瘫的多发因素。④强制性诱导运动Constrain一 Indu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用于损伤上肢功能恢复的新型康复训练模式,其主要的训练内容为:有目的地限制患者健康侧肢的运动,强制并诱导患者使用偏瘫侧肢按成制定动作和行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从而改善患者瘫痪侧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以往的训练模式中,很少限制健康侧肢的使用,使得偏瘫型脑瘫患者习惯性地使用健康侧肢,忽略了瘫痪侧肢的强制性训练,其康复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加重了患者患侧肢功能障碍。强制性诱导运动最先由美国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发展起来的治疗运动神经损伤的一种康复模式,该方法的原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其作用机制为神经病学损伤后习得不用情况的逆转,限制健侧上肢,强迫患肢使用的强迫性方法,经过反复训练达到治疗效果。国外的相关研究证明,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够切实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该方法较为简便,成本也在患者的接受范围之内。

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6周的家庭强化康复训练,实验组的Carroll评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说明强制性诱导运动法的值得在偏瘫型脑瘫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同时,由于脑瘫康复治疗是一项漫长的工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偏瘫型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大部分是在社区家庭中进行的,因此,家庭康复训练的作用占到了很大比重。治疗师一对一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是有限的,家属需要按照康复计划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督促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到强化治疗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例如,吃饭、穿衣、刷牙、玩游戏等,都是有针对性的康复动作,家属必须了解偏瘫型脑瘫强迫性诱导运动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监督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家庭与康复站相结合的强迫性诱导运动康复模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ADL评分,并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社区居家康复中运用CIMT对改善偏瘫型脑瘫患者ADL能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楠,刘世文.强迫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3):279-280.

[2]于虹.社区与家庭结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09,24(1):69-70.

[3]徐开寿,麦坚凝.脑性瘫痪的诊断、评价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2):950-952.

[4]余志华,薛梅,董小丽,等.精细运动训练在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02):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