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分析
2013-04-29孙潇潇
孙潇潇
摘要:长期的历史发展证明,一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目前学界主要存在忽视和强调金融结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两种观点。本文在我国不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的背景下,从理论出发,以金融结构的功能为基础,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我国金融结构现状和分析结果对宏观调控政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结构;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一.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某国的金融结构指一定时期该国金融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对规模和比例,以及提高金融效率的宏观政策,至少包含了金融产业结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工具结构、金融资产结构以及金融政策结构等方面。
(一)哈罗德-多玛模型分析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多玛(Domar)的哈罗德-多玛模型,在假定一个闭合经济和固定的资本产出率时,有恒等式:g=s/k。其中g表示经济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k表示资本产出率。当储蓄水平越高时,投资越多,经济增长率增加得越快,尤其是当投资是反映一定技术进步的时候。即该模型指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变量为储蓄率、投资和技术变化。
(二)金融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
1.增加资本投入量
a、完善的金融结构保障了储蓄机构种类的多样性、功能健全、高密度分布,从而能满足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挖掘资本。储蓄机构的分布密度与服务类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储蓄量的大小。b、金融机构可从三方面扩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一是通过专业化经营、规模经济,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二是有可靠的外源融资渠道,鼓励投资主体摆脱自身储蓄限制进行大额投资;三是利用搜集和传递信息优势,降低投资风险与收益的比值。
c、随着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机构作为保险和社会保障机制的补充,补偿、防范、管理着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对不同的金融工具进行选择和组合来控制风险,而减少流动性资产的持有量,增加投资量。
2.提高资本转化效率
金融结构发展过程中,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出现分离了储蓄和投资功能,从而提高了资本形成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和储蓄-投资水平。如果金融市场和机构有着较高的效率,则可以增大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限度,反之就会约束转化,当不能全部转化时,就会出现闲置储蓄,社会生产潜力未得到充分运用,所以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数量和质量。
3.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a、从间接与直接融资来看,间接融资情况下,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高,审批程序复杂,最终能够获得贷款的一般是规模大、信用高的国有企业或国家扶持产业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属于第一、第二产业,这就使得大量资金投入第一、第二产业,使其快速发展,国家产业分布发生变化。在直接融资情况下,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协议后进行货币转移,资金流动迅速,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第三产业资金的需要,促进第三产业增长,平衡了间接融资可能对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总体来看,金融市场可调整资金流向不同的产业部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而同时经济增长反馈信息要求金融结构调整,二者具有动态循环关系。b、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股票价格与其他相关公司的信息来判断管理者的经营能力,监督和考核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业绩,并且督促经营者不断调整公司经营方法,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业绩,最终形成长期经济增长。同时,如果失去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管,政府对企业的监督约束能力被削弱,政府必须成立以政府的权威为根本的约束机制,增加了管理成本,浪费资源。c、大量研究证明,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源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创新期间,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大量的资金投入可能会因创新失败而血本无归,所以单个的投资者由于风险承担能力差,资金不充裕等原因很少涉及技术创新领域投资。而金融市场可利用自身特点满足产业的高资金需求和降低投资者风险,从而通过技术革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
二、关于金融结构改革政策的建议
(一)金融体制改革,多元化金融机构,
1.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随着经济发展,经营者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通过银行信贷进行融资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单一,一直是银行主导性的金融结构,股票市场的中小板尚未成熟稳定,无法满足中小企业长期资本的需求。所以应大力发展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并且努力建设直接融资市场,完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建设,推进优质中小企业上市,保证有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
2.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
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有利于提高效率,一是商业银行市场化后可摆脱政府干预,在进行资金配置时更加注重资金的效率而不受企业是否有国有产权制度影响,二是由于竞争加大,使商业银行必须改善和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开拓新的业务市场,资金的配置效率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3.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股票、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可以维持金融行业的内部均衡,完善金融功能,形成良性循环。多样化的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创新,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保证了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金融产业的整体效益。
(二)平衡区域间的金融发展
1.改善东西部金融发展不平衡现象
我国东西中部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金融行业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贸易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快,金融体系发展迅速,而金融产业的繁荣发展又反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发展较为落后,金融发展水平低,应采取东部扶持西部的方法,大力发展西部金融产业。
2.改善城乡间金融发展不平衡现象
我国城市农村金融业发展差别巨大。目前农村的金融市场仍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信用社为其主要的金融机构。促进农村金融业的发展首先应该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结构,形成完善金融体系。其次是鼓励农村金融业务的创新,使金融服务的类型多样化,完善金融行业的基础建设,增设服务网点,扩大分布密度,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最后需要加深农民对于金融行业的认识和新型技术的掌握,促进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的发展。
(三)加大法治监管
1.协调各监管部门协作,优化监管方式
由于我国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机制,各个监管机制间能否协调运行直接影响着金融监管的效率。同时,金融监管的改革应充分考虑我国现有情况,在监管理念上,应以防范风险为核心,从合规性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在监管方法上,实施科学化监管技术和方式,合理设定监管范围,实施动态监管。
2.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维持市场秩序
完善对金融市场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力度,严格界定投机行为,规范信息披露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严厉处罚,从而保证市场安全、正常运行,市场信息真实可靠,降低投资者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著.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王兆星.中国金融结构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3]李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李泽广.金融结构趋同、经济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模式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03,(4):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