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大学生“俱乐部”的建设

2013-04-29钟彦峰钟彦峰

2013年8期
关键词:俱乐部作用分类

钟彦峰钟彦峰

摘要:高校大学生“俱乐部”是高等学校大学生自发成立的一种特殊团体组织,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高校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俱乐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高校要加大投入力度资助大学生“俱乐部”,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俱乐部”;分类;作用;建设

高校大学生“俱乐部”是高等学校大学生自发成立的一种特殊团体组织,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高校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俱乐部”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在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为目的、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目标的高等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高校现存学生“俱乐部”分类

1、理论研究型

如“三个代表”思想研究会、“十八大”精神思研会等。大量品学兼优、有较深理论知识背景的学生聚集在这类俱乐部中,通过经常性的举办理论学习研讨会、宣传教育活动和知识竞赛等活动,来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还邀请从事马克思主义专业的教授及邓小平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给大学生系统讲述世界和平、和谐社会的思想,利用节假日组织团体成员参加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服务活动、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宣讲活动等,通过理论课程讲述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2、学术科技型

学术科技型“俱乐部”主要是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知识背景,大学生根据自身所学专业特色成立相关“俱乐部”,如法律协会、外语社团、计算机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等。“俱乐部”聘请本专业教师进行前沿科学知识的宣讲和专业指导,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具备动手能力的学生积极活跃在“俱乐部”中。同时通过在社区、中小学开展法律普及、心理咨询、计算机网络使用普及等公益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文体艺术型

文体艺术型“俱乐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参与群体。如“大学生艺术团、校园足球队、网球俱乐部”等,这些文体“俱乐部”以培养学生艺术才能、体育竞技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身体为目的,团体成员在“俱乐部”活动中充分表现兴趣爱好,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体艺才华和风采,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俱乐部”成员更是校园各类体育文艺竞赛中的活跃分子。

二、高校学生“俱乐部”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

大学生“俱乐部”通过举办各种自主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集理论、实践于一体,还能将趣味性融入其中,对学生影响广泛。通过主题讨论、演讲、辩论、座谈等方式对社会热点、民生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通过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服务群众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社会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都得到很大提升。大学生在“俱乐部”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启迪,不断审视自身不足、提高道德修养,达到提升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的目的。

2、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俱乐部”活动普遍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得不同专业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学生在活动中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同时,各类学术科技“俱乐部”通过科技服务、科研活动等形式提高了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挖掘了学生潜力和创造力;大学生“俱乐部”还是学校信息的聚集地,“俱乐部”成员在其中积极活动,信息与创意在“俱乐部”中频繁碰撞,萌生出无数知识火花,成员的创新精神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适应能力

高校就如同一个小社会,“俱乐部”也是这个小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份。成员通过承办“俱乐部”,举办活动相互交流,各类组织的发展,各项活动方案的制定、经费预算、设备和场地使用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都需要成员亲力亲为解决。成员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面临部门间的协调和人事关系的处理,他们在频繁的“俱乐部”活动实践中逐渐学会团队分工和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协调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心理素质,为将来毕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提前做好准备。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俱乐部”建设

1、加强“俱乐部”师资力量

从高校“俱乐部”现状来看,指导力量薄弱是“俱乐部”活动层次不高,成员水平参差不齐,活动积极性较低的重要因素。很多“俱乐部”指导老师都是由团委学生工作部门直接指派或挂靠在相关专业系部由教学人员担任,指导人员专业水平和精力时间都不能保证。高校“俱乐部”所属部门应该从校内外选拔业务精、名望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俱乐部”的指导教师,来加强对“俱乐部”成员的教育引导,组织“俱乐部”定期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外出活动实践。同时对指导教师要给予相应酬劳,对付出劳动的指导教师予以肯定认可。如聘请校外专业人员担任,授以聘书并按学期支付聘用酬劳;如指派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可相应折算课时,兑现课时酬劳,从而吸引优秀的教师参与到“俱乐部”队伍中。同时赏罚分明,“俱乐部”教师受聘期间,由“俱乐部”管理部门统一考核,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并颁发证书,如考核不合格不能尽职尽责,则及时予以调换。

2、推行“俱乐部”考核“学分制”

目前高校“俱乐部”发展受限与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时间延续性差密不可分。主要原因是成员大多由低年级新生组成,凭借兴趣爱好报名参与,等兴趣殆尽时便逐渐放弃不再参加活动。如果将参加“俱乐部”并考核参与活动的次数与选修课考核方式相参照,在“俱乐部”里推行学分制给学生提供学分激励,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调动学生参加“俱乐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延长学生在“俱乐部”活动时间,使“俱乐部”活动融入“第二课堂” ,真正扩大“俱乐部”发展空间。

3、改善“俱乐部”活动硬件

现阶段学生“俱乐部”的活动场所等硬件不充足也是限制“俱乐部”活动开展的因素之一。不少“俱乐部”自视为民间组织,开展活动都不能申请到学生固定活动场所,导致很多活动都在策划阶段夭折。为使“俱乐部”今后良性发展,必须要改善“俱乐部”活动状况,为成员活动提供充分的硬件设备和活动场所。如“俱乐部”的文体类活动常遇缺乏场地的困难,可考虑在学生活动场所设置“俱乐部”固定使用时间段,做好月度安排。高校也应为“俱乐部”划拨指定经费,用于购买器材、服装等必须的硬件,支持“俱乐部”正常活动。

4、开拓“俱乐部”活动方式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当今高校学生对信息量的巨大需求,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俱乐部”的活动形式也应随之改变,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手段和引导方式,寻求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新理念新方法急需开拓和引进。诸如将微博、微信等新型的社交媒介引入“俱乐部”研讨学习活动和评比选拔活动中,将活动比赛通过拍摄制作成电子视频,进行网络角逐等方式都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节约活动成本,提高活动效率。(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活跃校园文化》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1);71.

[2]牛俊红.《浅谈高校社团建设》.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3]胡鹏程.《浅议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建设》.西北医学教育.2005年第4期

[4]卜威.《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俱乐部作用分类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