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绿色大学建设

2013-04-29张静

2013年8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

作者简介:张静(1989),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生态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也是党的十八大的灵魂所在,就是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更深一层次的定义与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同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的高校,绿色大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创建绿色大学将成为21 世纪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绿色大学的内涵特征、内容构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绿色大学;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谓“绿色大学”建设,就是要围绕绿色教育这一中心,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进校园建设当中。绿色校园是绿色教学与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是绿色文化环境、绿色人才资源和绿色技术发展的母体。“绿色大学”的“绿色”既是指保护大学内部及周边环境、保护大学动植物资源、节约能源、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是指大学师生的生命力、青春活力和人文素养;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的绿化、美化,还包括人文生态的和谐、协调,科学的发展观和学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

一、“绿色大学”的定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绿色大学”的定义

20世纪,随着人类的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了工业发达的“副产品”,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传统的工业行为也已经不能在有限的环境许可范围之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基于此,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正是由于生态逐步被人们纳入到科学发展的体系中,绿色大学的创建由此被提上日程。

那什么是绿色大学?各界学者对于绿色大学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将各位学者对“绿色大学”的不同定义做了总结,当前国内许多学者对于绿色大学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绿色大学就是指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建立的,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思想贯穿于大学建设当中,营造出的一个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性循环与具备绿色校园文化为一体的模范大学。

(二)国外绿色大学建设

国外大学应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主持召开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并发表大学行动宣言。1990年的塔罗里宣言希望大学的领导者行动起来,发挥大学校长在环境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性方面的领导作用。并声明已签署宣言的大学须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努力,并鼓励没有签署宣言的大学签署宣言。[2]1991年的哈利法克斯宣言、1993年的斯旺西宣言(重申了几个宣言的目标,如大学需要对自身的教学和管理过程进行重新的审视,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全体师生应具备环境素养;以及大学必须对于当代与未来世代的平等发展负有道义上的责任)[3],2001年的吕内堡宣言和2002年的尤班图宣言,直接促进了国外绿色大学的创建和发展,这为我国创建绿色大学不仅提供了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提供了值得吸取和借鉴的经验。英国绿色大学建设体现在政府设立“环境教育专家委员会”,这使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绿色行动得到官方的认可,具有更高的信誉和更为广泛的基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被誉为全世界第一所绿色大学,该校成立了“绿色大学推进委员会”,设立了学术、研发、公共建设与设施、环境健康、国际议题、对外发展等六大行动委员会,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的七大指导原则:即生态系统保护、污染预防、环境正义、数据与科学基础、伙伴关系、环境管理与实施、环境计量化。该大学阐明了行动策略中的关键性工作并建立了量化指标体系。

(三)国内绿色大学的实践

清华大学是我国最早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高等院校,其模式是“三绿工程”:即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具有典型先导性。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一个中心,三个推进”的绿色大学模式,即建好一个“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搞好“理论研究推进”、“宣传教育推进”、“直接行动推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贵州、广西、新疆等省和自治区已经在省环保厅和教育厅领导下成立了绿色大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上海同济大学等十所高校组建了“绿色大学联盟”,在绿色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绿色节能建筑和绿色校园建设方面,为我国绿色大学添砖加瓦。

二、绿色大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构筑绿色教育体系

将科学发展观融入绿色大学建设,首先要指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也就是说主题是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强调学校的生产力发展,教育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应该把握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以及物质资源,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以及实践培养,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学术水平,发展教育生产力,积极得将所教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将知识“财富化”,使得学校的生产力得以迅猛且有效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则应该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核心,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个体,教育的主体是老师;大学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本,将专业性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在生活以及学校工作中,站在学生的视角上处理看待问题,维护学生的正当合法利益,做学生的引路人,既为“授者”,也为“引者”。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绿色大学则是要强调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协助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要求要德、智、体、美、劳各项均发展,也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学生自身素质得以全面发展、提高,进而融入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绿色大学建设则强调要统筹教师利益与学生利益,兼顾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优势学生资源的重点培养,同时要求优化环境与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校园环境与师生行为的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绿色校园建设当中,增强学校的软实力。

(二)建设和谐低碳绿色校园

和谐低碳的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富有学生气息的环境能够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灵感、美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就是秉持绿色的校园建设原则。校园建设和改造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布局、功能完备、节能减排的理念,整合校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次,应持续开展校园环境建设,能源消耗总量控制要逐年递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应达标,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危险物品应得到有效处理,应积极采用绿色科技成果推动校园环境无害化,逐步实现校园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再次,应大力组织与开展节能减排校园行动,倡导开展绿色办公室、绿色教室、绿色宿舍活动,促进校园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强化校园绿色建筑和节能改造、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逐步实现校园碳排放减量化目标。

最后,应着力提高校园生态文明水平,逐步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使校园成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

(三)积极传承创新绿色文化

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文化环境更是对学生的文明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要着力营造校园绿色文化氛围,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内报刊杂志、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站、记者站、环保宣传标语及环保设施等开展宣传引导,通过这些途径培养师生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其次,我们应倡导建立绿色校园志愿者组织,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诸如“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项目”的环保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协助开展和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同时,我们可以将范围辐射到周边,可以开展绿色文明共建活动,推进学校所在社区的绿色文化建设,发挥高校的影响力和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机构和单位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管理者也应该鼓励高校开展绿色大学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和践行绿色文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最后,学校在绿色大学创建的过程中应以多种方式公开自己的绿色承诺,以及创绿过程的总体规划、实施步骤、进展情况、成果汇总等,并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反映在学校网站上,扩大宣传面,并以信息公开的方式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宣传作用,通过各种公开的渠道将以上的理念传达给政府及公众[4],切实履行高校在绿色大学创建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实现高校的公共服务职能。

新时期,强调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应有之义。高校是培养;绿色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是为企业和社会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土地。人才培养与绿色发展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在生态时代和知识经济来临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带来优化调整的发展机遇。面对高校中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培育大学生的绿色和谐发展的基本素质、构建生态化绿色大学和谐的环境,实乃势在必行。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为了实现未来的绿色社会,从绿色视阈重新审视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5](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度研究生创新研究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M13125)。

参考文献

[1]浦云.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绿色大学”校园营造研析[J].绵阳师范学院,2009(7).

[2]“Talloires Declaration(1990)”Tufts University European Center,Talloires France October 4-7,1990http://www.ulsf.org/pdf/TD.pdf.

[3]“Swansea Declaration(1992)”Association of Commonwealth Universities15th Quinquennial Conference(UNESCO,1992)http://www.unesco.org/iau/sd/rtf/sd_dswansea.rtf.

[4]“Halifax claration(1991)”http://www.unesco.org/iau/sd/rtf/sd_dhalifax.rtf.

[5]侯爱荣.基于绿色视角的大学建设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2010.05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