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启发和验证”教学模式的实践体会

2013-04-29张虎

考试周刊 2013年70期
关键词:个位倍数数字

张虎

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时,学生很难自己得出结论,尤其受到之前“2和5的倍数”的影响,即使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学生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更不能灵活应用。再加上少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重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依赖性强,习惯于机械模仿,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呢?下面笔者以课堂实录片段为例进行了分析。

我在教授“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故作悠闲地与学生聊天,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因为关于老师的话题学生比较感兴趣)。此时教室里如同炸开锅似的,学生纷纷猜测:35、40、33、28、25……看着学生一张张兴奋而又疑惑的笑脸,我认真地对学生说:老师的年龄既是5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究竟是多大呢?片刻安静后,学生一起说:30岁。在轻松的交流后,我让学生任意说说能被3整除的一位数和两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生1: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的数(显然受到2的倍数的影响),接着很自信地列举了几例,如:3、6、9。

师:那13、23、26呢?(此时生1哑口无言,羞愧地坐下。)

生2:个位与十位上的数都得是3的倍数(恍然大悟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

沾沾自喜地列举几例,如3、6、33、36、69、99等。

师:你说得真棒!个位与十位都是3的倍数的数都能被3整除,那18、27、42呢?它们是不是3的倍数?

生:是……(齐答)

师:那它们的个位和十位也都是3的倍数吗?

(通过老师层层分析、一连串的提问,此时学生明白了:3的倍数并不像2的倍数那样,单从数位上的数字是看不出来的。)

师:(进一步解答)给你们1、2、3三个数字,能不能组成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

生:123、132、213、231、312、321(教师手板书,并要求大家验算证实。)

师:再给你们1、3、3三个数字,能不能组成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试试看!(师随手板书:133、313、331)

验算之后生全部摇头……

师:(乘胜追击,答惑解疑)仔细观察,这两组数有什么特点?

生3:每组数的数字不变,排列顺序不同,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变。

师:(微笑着启发)为什么第一组中的数都能被3整除,而第二组中的数不能?

(大家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自己的探索经历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且印象深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下面笔者就简单地谈谈在这一节课上获得的认识。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没有魅力的课堂是缺乏生机和乐趣的课堂,成功的课堂必定能激起学生的情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学习学生心情愉快。学生能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体验快乐,学到真知。例如:在教授本课内容时,我没有直奔主题,因为那样容易使气氛变得紧张,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先与学生聊天谈话套近乎。猜老师年龄的活动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和谐的情感交流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再进行新知的教授,流畅的思维、活跃的气氛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知识的延续。

(二)重视分析引导,教会学习方法。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总是由弱到强,由盲目到有根有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的状态。例如在教授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5、6的倍数的特征,有了知识的铺垫,学生心里踏实了许多。另外,在讲到3的倍数时,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说出来,此时,我在给予鼓励的同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以设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不足,再去思索新的问题,层层推进,最后比较两组数据,找出它们的特点。此时学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自己归纳总结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他们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还锻炼了思维,可以说这是教师煞费苦心、步步引导、重视分析的结果。

(三)注重训练巩固,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方法密不可分,与开放性的训练也不无关系。在多年的教学实效中,我深有感触:不管课堂内容有多少,在临近下课时,都要做几道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来加深理解。在学生说出答案的同时,还要讲清解题思路,通过及时的练习巩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学生的心灵就像一架多弦琴,其中的一根弦是和音。新时代的教师如果能够摒弃传统的教学,放开手脚,大胆尝试,用爱心和真心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鲜明地展现自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相信我们定能奏出新时期华丽悦耳的乐章。

猜你喜欢

个位倍数数字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答数字
学习100以内的数三要点
数字看G20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